太子参[太子参(学名: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又名孩儿参、童参。]出苗及幼苗期,经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调查发现 ,其病毒[病毒是颗粒很小、以纳米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寄生性严格,以复制进行繁殖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猝倒病[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瓜果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侵染所致。]已开始发生,有翅蚜开始迁入危害[危险灾害。]。为减少太子参病虫害造成损失,结合历年贵州太子参主产区病虫害发生情况,现介绍太子参猝倒病、病毒病、根腐病、叶斑病、紫纹羽病等病害,以及蚜虫、小地老虎和蛴螬等虫害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如下,确保增产增收。
1、太子参猝倒病
太子参猝倒病在出苗阶段发生重,尤其遇早春阴雨天气,每年在 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旬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种子繁殖田(复厢田)发病重。幼苗从茎基部感病,最初 在幼茎基部出现水溃状病斑,之后病部变成黄褐色,扩展至整个**茎,引起茎基部干瘪收缩成线状,病情发展迅速,幼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倒伏贴于厢面,发生猝倒(图 1)。厢面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产生一层絮状白霉。该病以块根种植多年发病重。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图1 太子参猝倒病症状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防治措施: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销毁,并使用普力克(722克/升霜 霉威盐酸盐水剂 )750倍+沃生(中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水溶肥)1000倍+瑞苗清(30%甲霜 • 噁霉灵水剂1500倍+碧护 (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7500倍,在全田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茎基部周围均匀喷淋并渗透到根部,可防病 、促壮苗。
2、病毒病
3月开始发病,叶片褪绿、花叶及卷曲畸形(图2),病情逐渐扩展,5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期。发病植株全株矮小,病株块根瘦小、数量少。主要传播途径是种根带毒、土壤中残余的块根带毒,以及蚜虫传毒。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图2 太子参病毒病发病初期症状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图2 太子参病毒病发病初期症状

防治措施:出苗后开始防治病毒病,使用安泰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沃生(中微量元素水溶肥)1000倍+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7500倍均匀喷雾,以增强植株活力,抑制病毒危害。
3、叶斑病
在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达到发病高峰。太子参叶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真菌侵染引起,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受害,逐渐向上扩展蔓延。发病叶片先出现灰白色圆形小枯斑,周围黄晕,病斑扩大后叶片长出颗粒状黑色小点,病斑排列成轮纹状,后期几个病斑连接成不规则大斑,老病斑**穿孔,整叶枯死,发病严重的整株倒苗枯死,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措施:发现发病中心时使用拿敌稳(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 ,或露娜润(35 %氟菌•戊唑醇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2000倍或露娜森(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500倍 ,或稳腾(30% 肟菌•戊唑醇悬浮剂)1500倍 ,同时加入安泰生(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 + 沃生(中微量元素水溶肥)1倍 ,叶面均匀喷雾,可防病、补充中微量元素、促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4、根腐病
病害始见期3月中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后发病较重。发病初期,先由须根变褐腐烂,逐渐向主根蔓延,最后导致全根腐烂,地上茎叶自下而上枯萎,最终全株枯死。根腐病的发生与**害虫危害造成的伤口有关,同时在土壤湿度大、雨水过多、土壤排水不良等条件下发生严重,危害严重时造成绝收。
防治措施: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销毁,并使用普力克(722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 + 沃生(中微量元素水溶肥)1000倍 + 瑞苗清 ( 30%甲霜•噁霉灵水剂)1500倍+入田(24.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2000倍+碧护(0.136 % 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7500 倍 ,在全田植株茎基部周围均匀喷淋并渗透到根部。
5、紫纹羽病
紫纹羽病是太子参的常见病害之一,属土传、种传病害,土壤中的病根和带病参种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难度大。一般年份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发病,生长后期至留种期发病重,偏酸性砂壤土、土壤排水不良地块易发病。
太子参田紫纹羽病发病时,先出现中心病株,后向周围扩散。被害根表面可见紫褐色丝缕状菌丝,菌丝纠结成根状菌索,菌索纵横交错呈网状。根茎染病,叶面生长缓慢,细小,叶色发黄,下部叶提早脱落,叶梢先端或细小枝枯死,最后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销毁,并使用瑞苗清(30%甲霜•噁霉灵水剂)1500倍+入田(24.1%异噻菌胺•肟菌酯悬浮种衣剂)2000 倍+沃生(中微量元素水溶肥 )1000倍+碧护 (0.136 %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7500倍 ,在全田植株茎基部周围均匀喷淋并渗透到根部,提高抗病力。
6、根结[“根结”(position of starting and ending of meridian – Qi)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线虫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根结线虫

目前,贵州省太子参产区普遍存在连作现象,且多以块根作为繁殖材料,应注重根结线虫防治。田间注意观察,若地上部分植株大小不一、叶片小、叶色变浅、变黄、似缺索症,应检查根系有无瘤状物根结 ,若有,可采用路富达(41.7% 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5000液 + 沃生(中微量元素水溶肥)1000倍 ,在植株茎基部周围均匀喷淋并渗透到根部,药液量为1.5升/平方米,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提高产值和品质。
生物防治:可用白僵菌、木美土里等生物治剂进行防治。另外,重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基肥中增施石灰,叶面追施过磷酸钙浸出液,也可明显控制和减轻病害,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也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根结线虫的发生。
7、蚜虫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蚜虫

太子参出苗后,越冬代蚜虫迁入危害,危害盛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除直接刺吸太子参叶片汁液危害外,还是太子参重要病害之一病毒病的传播媒介。
防治措施:结合病毒病防治,选用敌杀死(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 ,或极显(17% 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3000倍 ,或亩旺特(22.4% 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 ,或稳特(22% 螺虫•噻虫啉悬浮剂)3000倍喷雾防治,切断病毒传播媒介。
物理防治:安装杀虫灯也是一种很好的物理防治方法,因为很多虫子都有趋光性,一些诱虫设备就是在夜晚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防治。另外,蚜虫对黄色很敏感,看到就会飞过去,可以在田间安装黄板诱杀,起到防治蚜虫的效果。
8、小地老虎、蛴螬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小地老虎生活史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蛴螬生活史

小地老虎幼虫危害幼苗,咬断幼苗根茎,造成缺窝断行。蛴螬以幼虫在**啃食太子参块根,咬断幼苗根茎,致使全株死亡,严重时造成缺苗断行。
防治措施:出苗整齐后,应立即开始防治,使用敌杀死(25克/升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均匀喷雾。
长期及绿色防治: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最大程度上减少虫害的基数,为以后的虫害防治减少数量,从而做到无公害的防治,提高药材的品质质量。
9、金针虫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金针虫生活史

2~3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中旬为活动盛期,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夜间交配产卵5月上旬幼虫孵化,老熟幼虫在16~20cm深的土层作土室化蛹。3月中下旬10cm深土温达6~7℃时幼虫开始活动,土温达15.1~16.6℃时为害最烈,10月下旬以后,随土温降低而不再为害。
防治方法:播种前用3%米乐尔颗粒2~6kg/667m2混干细50kg撒地表,深耕20cm。
生物防治技术:利用白僵菌防治,菌土配置。在幼虫为害 初期,每亩地用2千克白僵菌拌潮湿细土 50千克配置成菌土,均匀撒施于田内,防治效果平均60%以上。
物理防治技术: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控制 当年害虫数量和压低越冬数量,减轻来年为害。
10、白蚁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白蚁生活史

许多种土栖白蚁都能取食植物的根茎尤其是幼苗嫩茎和根部。
防治方法:用白蚁诱杀剂,20包/667m2。
11、蝼蛄[蝼蛄,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东北称为拉拉蛄,地拉蛄;田小狗【江浙】亦称为剪柳仔(扒手的台语)。]

贵州太子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蝼蛄

北方地区2年发生1代,在南方1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越冬。第二年春上升到地面危害,4~5月是春季危害盛期,在保护地内2~3月即可活动危害。9~10月危害种植物。
防治方法:
危害期:
炒香麦麸5kg加90%敌百虫30倍液拌匀,加水拌潮,每667m2用毒饵2kg。
农业防治:深翻土壤、精耕细作造成不利蝼蛄生存的环境,减轻危害;夏收后,及时翻地,破坏蝼蛄的产卵场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在蝼蛄危害期,追施碳酸氢铵等化肥,散出的氨气对蝼蛄有一定驱避作用;秋收后,进行大水灌地,使向深层迁移的蝼蛄,被迫向上迁移,在结冻前深翻,把翻上地表的害虫冻死;实行合理轮作,改良盐碱地,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水旱轮作,可消灭大量蝼蛄、减轻危害。
灯光诱杀:蝼蛄发生危害期,在田边或村庄利用杀虫灯诱杀成虫,以减少田间虫口密度。
人工捕杀:结合田间操作,对新拱起的蝼蛄隧道,采用人工挖洞捕杀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