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赤霉病[小麦赤霉病 症状 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生产中发生危害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不仅降低产量,而且病原菌产生的毒素影响人畜健康,目前生产上以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为主。为有效降低抗药性风险,筛选不同作用机制的高效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给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毒力及吡唑[吡唑(英文名称Pyrazole)又名;1,2-二氮唑(1,2-Diazole);二氮二烯五环;邻二氮杂茂;是白色针状或棱形结晶,从乙醇中结晶的吡唑是无色针状晶体。]醚菌酯与其他10种杀菌剂按质量比1∶1混配的毒力。

结果表明,单剂毒力测定中咪鲜胺和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最优,EC50值分别为0.0435和0.1189;而三唑醇、甲基硫菌灵[结晶固体,熔点195℃(同时分解)。]、三唑酮[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3种单剂效果较差,EC50值分别为8.6158、13.0761和17.9022;其它6种杀菌剂的EC50值在1左右,抑菌效果较好。复配试验中,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烯唑醇[又名速保利;为三唑类杀菌剂,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的广谱性杀菌剂;在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α-脱甲基化作用,对真菌细胞膜起作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质量比1∶1复配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而其它复配试验无明显增效作用。

吡唑醚菌酯与氟环唑、烯唑醇合理混配抑制小麦赤霉病菌具有明显增效作用-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截至2018年11月底,我国共批准2个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复配产品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质量**别为1∶1(20%∶20%)和2.78∶1(12.5%∶4.5%);尚未批准吡唑醚菌酯和烯唑醇复配产品登记。

为了保障小麦质量安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团队近期提出,在小麦抽穗后,不应使用**镰刀菌产毒的甲氧基[甲氧基,甲醇分子中去掉羟基上的氢**后,剩下的一价基团,是最简单的一种烷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如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等防治赤霉病。这或对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推广应用产生一定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