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分节气的临近,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再生稻[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机插育秧[育秧是机插成败的关键一环,且与常规人工插秧的育秧具更高的要求。]工作陆续开启。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这段春播期的天气多变,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机插育秧如果应对不及时、水肥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秧苗[秧苗一、植物拼音:yāngmiáo英文:rice seedling (水稻的幼苗)秧苗移栽一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种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抛秧、点播等。]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立枯病[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侵染引起。],会影响机插秧[插秧,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的质量甚至导致秧苗丧失了机插价值,所以机插秧特别强调育秧这个关键环节。根据天气预报,接下来几天可能有低温寒潮[寒潮又名寒流,指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hanchao],已经播种育秧的要加强管理预防立枯病的发生。下面重点谈谈早稻机插秧苗立枯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仅供参考。
一、立枯病的发生
立枯病是早稻机插秧苗主要病害,引起立枯病的病菌主要是丝核菌属、镰刀菌属、腐霉菌属、根腐菌属和木霉菌属等真菌,属于弱寄生菌,壮苗不容易发病,主要侵害弱苗、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差的秧苗。发生立枯病的秧苗主要表现出幼苗腐死、立针基腐、卷叶黄枯和打绺青枯这四种症状,秧苗。
基腐型
一般从秧苗叶片症状上观察到立枯病发生,看根芽部症状判断该病。发病的秧苗新叶抽出短,叶尖往基部逐渐黄化,叶片卷曲缩成针状,有的早晨观察秧苗叶尖无水珠、中午心叶卷筒状(生理立枯病),生理立枯病和真菌性立枯病常混发出现,所以观察到秧苗无水珠就要注意。再观察秧苗根芽基部,可见水渍状淡褐斑,有的会长出白色或粉红霉层,根部伴有腐烂,散发烂梨味,容易拔断,发病较重时成撮甚至于整片死亡。
青枯型
立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良天气是主因,早稻机插秧苗因低温寒潮影响出现苗根系生长缓慢,抗病性差,根据往年的观察,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里,播种期越早的秧苗立枯病危害越严重;水分管理不当也是重要因素,旱育秧苗易缺水,灌水过少或过多均可能影响秧苗根系生长;此外,育苗床土壤粘重、偏碱,播种过密、覆土过厚,秧田处于背风向阳或北面有植物遮挡的,秧苗发生立枯病轻,而秧田处在风口或空旷且无遮挡物的田畈**,秧苗发生立枯病相对较重。
黄枯型
二、防治对策
1、做好播种工作
首先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早稻、再生稻机插秧育秧建议用甲霜·种菌唑、精甲霜灵·咯菌腈等进行种子处理,既可以预防恶苗病又可以减轻秧苗期立枯病的发生。第二,合理选择育秧田,最好选择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光照良好、排灌方便的良田。第三,根据天气适当选择育秧时间,避开寒潮最低气温低于10℃时段,能明显减轻立枯病危害。
2、及时用药防治
在秧苗1叶1心期可以使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1.5毫升/平方米或30%噁霉灵水剂800倍液兑水喷雾1-2次,预防立枯病的发生;一旦发现秧苗发生立枯病,应立即用药,可选用甲霜·噁霉灵、精甲·噁霉灵、甲霜.福美双等药兑水喷施,同时辅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生长。
3、加强秧苗期的管理
秧苗期主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陆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环节等管理,一般做到前保温(25-30℃)、中控温(1叶1心期25℃左右)、后调温炼苗(温度高时揭膜通风炼苗)。南方早稻多采用盖塑料薄膜或无纺布保温的方法,出苗至揭膜前原则上是秧畦湿润不灌水,揭膜炼苗时要及时灌浅水(若遇寒潮可灌深水护苗),主要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来保护秧苗。旱育秧一般是保持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
4、及时插秧
早稻适宜机插秧龄因播种量[播种量是单位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大小而有所区别,播种量大适宜机插秧龄短,反之则长。有立枯病发生时可适当提早机插,也需要看天气条件进行。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