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大姜(Zinger Officinale Roscoe)又称生姜,本味辣,属姜科姜属,为多年生草本宿根草本植物,在我国作为一年生经济作物栽培,是我国特产的重要蔬菜品种。]又称生姜,是目前蔬菜中出口量和经济效益较高的露天蔬菜之一。生姜在我国栽培早、分布广,目前已形成许多著名产区,从全国范围看,主要[主要,拼音是zhǔ yào,是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分布在山东、河南、陕西、广东、江西、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省,南北方栽培品种不同,南方生姜以小种姜为主,北方生姜以大种姜为主。

种植大姜首先的了解大姜的特点,概括来说,大姜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生姜不耐寒冷:日平均温度20-25℃开始萌芽,25-28℃茎叶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35℃生长缓慢,16℃以下停止生长。但是栽种时温度适当的低一些,病菌的活动就会下降,生姜长得更好。二是生姜较耐阴凉:怕阳光直射,因此,在生长发育期要搭建阴棚。 三是生姜喜微酸性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PH值6时,生长最好,产量最高。PH值5以下和8以上生长不良,产量低。 四是大姜对中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需求多:土壤产品产出越多,农产品从土壤中带走的中微量元素就越多;大姜亩产量高,连年种植会造成土壤在中微量元素的匮乏,导致产量逐年下降,因此,需要人为补充中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

大姜的主要病害-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大姜的主要病害-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大姜的生长发育阶段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发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从播种到采收主要是前三个时期。6月下旬大姜大多处于”除掉拱棚后的防护”阶段,也是前期管理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是大姜对农药较为敏感、抗药性较差的阶段,也是易上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的时间段。

【大姜的主要病害】

大姜病害不多,其中死棵烂块较为普遍,尤其对于长期连茬种植、管理粗放地、低洼积水地最容易发生。一般来说大姜死棵多是由病害引起,主要病害有三种:枯萎病[枯萎病( blight )亦称疫病。]、姜瘟病、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茎基腐病,这几种病害在病害表现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1、姜枯萎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染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大姜染病后,**姜块会变褐腐烂,并长有菌丝,地上茎叶会发黄枯萎,最终导致死棵,用力按压姜块病部,会有无色无味的清液流出。

2、姜瘟病:又叫腐烂病或者青枯病[病原(病原菌学名):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细菌。],平常姜农称作烂姜,属细菌性病害,从种姜萌芽出土到生姜采收前均可发生,这种病多在高温、多雨、渍水田中发生,主要借灌溉水及**害虫传播。

3、姜根腐病:发病初期距地较近处的植株茎叶会产生黄褐色的病斑,病情会从病部向下传染到**茎秆且呈褐色,逐步软化腐烂,地上部叶片发黄、枯萎、凋落。

4、姜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需姜种处理和土壤处理相结合进行防治。

5、姜线虫病:俗称”姜癞皮病”,发病植株在根部和根茎部均可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使植株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但植株很少死亡。

6、姜炭疽病、姜斑点病:主要在连作、种植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气不好或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等地块容易发生。

7、生理性病害:每年的6月至8月,是生姜干尖、黄梢、黄叶、卷叶的多发期,而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干旱、涝害、肥料、缺素、光照、温度、药害、根结线虫、根部病害等都会造成这些问题的发生。

以上就是大姜主要发生的一些病害,后面我们会介绍病害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