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独家首发头条号,未经许可私自搬运转载,侵权必究!

近期有位农民朋友反映说,去年他家的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因为吸浆虫[吸浆虫是小麦上的毁灭性害虫。]减产非常大,比往年减产了大约有1/3的产量!经过了解后发现,他家小麦之所以受吸浆虫侵害而大幅减产,一方面因为他对吸浆虫的发病规律和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重视程度认识不够,一方面是因为他没能抓住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有效期,再一方面前两年地里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小麦吸浆虫后,没能做到此后接着防治,各方面的不利防控因素的叠积累加,才最终使他家的小麦因为小吸浆虫而造成大危害[危险灾害。]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经常种植小麦的农民朋友也许都知道:小麦的最终产量主要是在扬花灌浆期形成的,而此时期因为温度较高、降水湿度较大,因此也是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各类病虫害发生最多、最重的时期(比如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锈病、纹枯病、根腐病、麦穗蚜、麦蜘蛛、吸浆虫、蛴螬等),此阶段必须一定要尽早尽快的完成“一喷三防或多防”综合防控管理工作(前段时间已经专门发文和大家介绍过)。

而吸浆虫作为小麦最主要的三大虫害之一,也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的这一阶段,而且主要危害小麦的麦穗和籽粒[(1).植物学上是粮食的颗粒,通常会被误以为是种子,实际上是果实,属于颖果。],因为吸浆虫具有个头小、善隐蔽、难发现、危害重的特点,如果早期防治不及时或者防治方法不当,等到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大面积发生后再进行防治,往往会使小麦因为麦穗籽粒早已严重受害(如空壳、秕粒、瘪穗等)而出现大面积减产的情况,轻则减产量在10-30%左右,重则减产量能超过50%,更甚至者能够造成小麦绝收!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吸浆虫的防治,我们需要摸清它的生活特性、认清它的虫害发生规律,找准它的最佳防治期期,在加强早期田间综合预防管理的基础上,正确用药、准确出击,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今天,农技小背篓就和大家说一说有关小麦吸浆虫防治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小麦吸浆虫的种类、生活特性、虫害规律、危害特征,以及小麦吸浆虫防治的最佳时期、各个防治期的选药用药方法以及其他田间综合防控管理措施,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借鉴。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一、小麦吸浆虫的种类与区别

从国内小麦种植区来说,我国最常见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黄吸浆虫和红吸浆虫两种,前者主要发生高原、高山等气候相对气候相对冷、凉、寒的小麦种植区(如四川、贵州、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后者主要发生水温相对比较适宜的平原小麦种植区(如长江流域、黄淮海流域等地)。

受地区温湿度等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小麦黄吸浆虫的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发生时间要比红吸浆虫成虫期略早一些,但两种吸浆虫的生长发育期与小麦的生长发育期保持一致——小麦孕穗期时吸浆虫出土化蛹,小麦抽穗期吸浆虫羽化[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小麦灌浆期吸浆虫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孵化,所以吸浆虫对小麦危害特别大。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黄吸浆虫和红吸浆虫在危害特征上也有略微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成虫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的差异性上——一方面黄吸浆虫的产卵时间要比红吸浆虫的产卵时间略早一些;另一方面,黄吸浆虫成虫大多把卵产在小麦刚抽穗的麦穗内外颖中或颖侧片上,而红吸浆成虫大多把卵产在小麦已经抽穗但暂时没有扬花的麦穗小穗间或颖间,小麦扬花后一般不再产卵;再一方面,黄吸浆虫产卵处每处一般5-6粒卵,卵期大约在7-10天左右,而红吸浆虫产卵处每处一般只有3-5粒卵,卵期大约在3-5天之间。

除此之外,小麦黄吸浆虫基本上是1年发生1代,而红吸浆虫一般是1年发生1代或多年发生1代。

大家在进行田间巡查时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内容注意区分辨别。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二、小麦吸浆虫的规律特征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与温度、湿度因素密切相关,大多数地区基本是1年发生1代,但在温湿度不适的情况下,幼虫也可以在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中连续休眠多年,一直等到气候条件适宜时再破土化蛹。

在温度上来看,小麦吸浆虫的幼虫可以在土壤中结茧进行越冬、越夏。当春季表土下10公分内的土壤温度稳定在10度左右时,小麦开始拔节,越冬幼虫变开始破茧并移动到地表10公分的土层中;当土温度达到12-15度左右时,幼小麦开始孕穗,幼虫就会结茧化蛹;当土度达到20-25度左右时,小麦开始抽穗,而吸浆虫便可羽化出土,此时进入成虫盛发高峰期,而且此时羽化的大量成虫会在当日交配,并在交配的当日或次日从小麦麦穗上大肆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通过麦穗的颖壳间隙进入到颖壳内部,然后随着小麦籽粒的灌浆发育而在颖壳内吸取籽粒中的浆液,危害期可持续2-3周的时间(可以持续到小麦籽粒变硬或到蜡熟期),从而造成小麦籽粒的空、瘪、秕等问题;但当温度高于30度以上时或者在小麦成熟前,老熟的幼虫便会爬到颖壳及麦芒上,随着雨露滴落或自然弹落到地面上,然后顺着土缝钻到地表下10-20公分的土层中做茧越夏或越冬。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从湿度上来看,越冬吸浆虫的破土化蛹、羽化成虫率与春季土壤湿度密切相关,春季降水多、田间湿度大的情况下(3-5月份),会非常有利于吸浆虫幼虫的孵化、羽化与产卵,尤其当小麦抽穗扬花前后的这段时间内,如果降水多、湿度大,同时温度比较适宜,往往会爆发严重的吸浆虫危害。而气候干旱、降水少、土壤湿度小的环境,能够很好地抑制小麦吸浆虫的发生情况。

从种植环境上来说,种植密度大、播种量多、土壤疏松通透、田间郁闭、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块,更容易发生小麦吸浆虫,土壤黏性重或沙土性强的地块,小麦吸浆虫发病率较轻较少;除此之外,从吸浆虫的种类上来说,酸性土壤更容易发生黄吸浆虫害,而碱性土壤则更容易发生红吸浆虫害。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从虫害发病规律上总体来说,小麦吸浆虫的幼虫一般在春季3月上中旬前后移动到表层土壤中,在4月中下旬前后开始出土化蛹,在4月底到5月上中旬时大量羽化成虫,小麦吸浆虫的这三个生育阶段分别对应着小麦的拔节、孕穗、抽穗三个关键期。

除此之外,吸浆虫一般在小麦齐穗扬花前变能完成羽化成虫,成虫有翅能飞,但个头比蚊子还要小一些,它怕强光,一般白天光照比较强时大多藏匿在小麦植株的近地面的根部,在清晨或者傍晚后才出来活动危害。所以,在小麦吸浆虫发病早期时,如果不仔细观察田间,基本很难发现虫害情况——这也是造成农民忽视以及防治吸浆虫不及时的一个重要原因。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三、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征与最佳防治期

小麦吸浆虫整个生育内的大部分的时间都藏匿在**土壤中,大约只需1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羽化、产卵及幼虫孵化,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以幼虫藏匿在麦穗颖壳内吸食灌浆期籽粒中的汁液为主,也会危害小麦的花器,危害期大约在15-20天左右,造成小麦因不能正常灌浆或者发生空壳、秕粒、瘪粒等现象,从而造成产量减产或品质降低,而吸浆虫的成虫寿命期都比较短,大约只有3-5天左右的时间,白天活动力较弱,早晚活动能力较强。

通过以上介绍的吸浆虫生育规律特性可知,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时机是在蛹期,此时幼虫聚集在地表处,不但虫体十分薄弱,而且移动性也比较差,用药灭杀效果最好,其次是成虫期,需要喷药没啥;如果同步到小麦生育期上来说,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时期是在小麦的拔节孕穗期,此时主要防治越冬幼虫,其次是在小麦的扬花灌浆期,此时主要防治羽化成虫产卵。所以防治小麦吸浆虫要以中蛹期重点防治为主,成虫期扫残防治为辅,尤其要重点抓好4月下旬到5月上旬吸浆虫蛹羽化盛期这段时间的药物防治关键期。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如果防治时间过早,吸浆虫幼虫藏在土壤中未出土,用药后无法触杀,如果防治过晚,幼虫已经进入到麦穗颖壳内,也不利于药液接触虫体。正常来说,当麦田每平方面积中有2-3头以上的吸浆虫时,就应当立即用药防治。

除此之外,因为小麦吸浆虫幼虫能够在土壤中结茧存活多年,所以在田地中发生吸浆虫后,应当至少连续防治2-3年,才能起到较为显著的灭杀效果,如果仅按照当年发生当年防治的方法进行防控,基本上难以取得彻底灭杀的效果。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四、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1、品种防治

不同的小麦品种具有不同的生育特性,在防治小麦吸浆虫方面上来说,选用麦穗穗型密集、颖壳紧密坚硬、籽粒种皮较厚、麦芒长密多刺、扬花期短、抽穗整齐以及灌浆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对于预防吸浆虫的幼虫侵害以及成虫产卵具有非常好的抑制效果。

2、土壤防治

针对小麦吸浆虫幼虫善于藏匿在土壤中越冬越夏的特性,在小麦播种前结合整地,可以每亩使用1-1.5公斤的5%毒死蜱颗粒剂或1.5-2公斤的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1公斤50%辛硫磷等药物掺混25公斤细土均拌成毒土,然后均匀撒施地表并翻施入土壤中,以此来灭杀寄藏在土壤中的吸浆虫幼虫以及其他**害虫。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3、种植防治

对于小麦吸浆虫重发地区,一方面在种植小麦前应当持续进行2-3年的土地深翻耕(深度25公分左右),以此把土壤中的吸浆虫翻到地表杀死,另一方面应当与棉花、大豆、油菜、洋葱、大蒜等作物进行2-3年的换茬轮作,如果有条件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以此来逐步减少土壤中吸浆虫的虫源数量。

4、天敌防治

对于小麦吸浆虫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释放或保护田间天敌的方法来进行防治,蜘蛛、蚂蚁、瓢虫、食蚜蝇、草蛉以及宽腹姬小蜂、光腹黑蜂等都是吸浆虫的天敌,如果不想使用打药防治吸浆虫的方法,大家也可以通过保护天敌的方法来灭杀吸浆虫。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5、药物防治

①化蛹期防治方法:可以按照每亩2公斤3%甲基异柳磷的用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匀顺垄撒施,然后全田浇灌小麦拔节水,用水把要带入土壤中去,以此来灭杀田间大量破土化蛹的幼虫。

②中蛹期防治方法:可以按照每亩2公斤左右的2.5%或3%甲基异柳磷或1公斤左右的5%毒死蜱或1公斤左右的50%辛硫磷的药物用量,掺混25公斤细土拌成毒土,在小麦孕穗期时在傍晚时均匀在田间顺垄撒施,毒土撒施后要及时浇水来促进药物向表层土壤渗透。

虫体小、难发现、易减产!小麦吸浆虫防治一定要抓住这两关键期!-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③成虫期防治方法:可以按照每亩3000倍的2.5%溴氰菊酯或1500倍的40%杀螟松或4.5%氯氰菊酯、等药物兑水30-50公斤,在小麦抽穗到扬花前或者在田间有80%左右小麦齐穗时,选择晴天无风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阴云天气可以全天喷施)喷施,每3天左右喷施1次,重发地块连喷2-3次。

除以上药物以外,也可以在小麦吸浆虫发生初期时,按照每亩5毫升30%氯氟吡虫啉悬浮剂或12毫升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或45毫升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或1500倍50%毒死蜱乳油或1000倍10%吡虫啉等药物用量或浓度,均匀掺兑30-50公斤清水进行喷施。

点击上方“关注”农技小背篓 每日了解更多新鲜农业种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