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蔓枯病为性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又称蔓割病,它是黄瓜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降低了黄瓜的品质和产量,极大的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收益。下面火爆农资网小编为大家详细总结了黄瓜蔓枯病的为害症状、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规律及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该病害。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蔓,也为害叶片和果实等部位。
一、茎蔓。茎蔓发病时,靠近节部呈现油渍状病斑,椭圆形或菱形,灰白色,稍凹陷,有时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干燥时病部干缩纵裂,表面散生大量小黑点,潮湿时病斑扩散较快,绕茎一圈便使上半部植株萎蔫枯死,病部腐烂。
二、叶片。叶片被害时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病斑,有的病斑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或半圆形,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
三、果实。果实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果肉淡褐色软化,呈心腐症。蔓枯病多从茎蔓的表皮向内部扩展,但维管束不变色,这与枯萎病不同,病害仅造成局部烂蔓。
发病规律:
一、气候因素。平均气温18~25℃,相对湿度高于85%时易发病。田间高温多雨发病重。
二、栽培因素。保护地[世界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适温高湿,通风不良利于发病。连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子囊壳(perithecium),真子囊菌类(Euascomy-cetes)子实体的一种。]随病残体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棚架上越冬。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和水孔或伤口侵入。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腐熟有机肥。收获后及时彻底病残体烧毁或深埋。保护地栽培要以降低湿度为中心,实行垄作,进行全膜覆盖,膜下暗灌,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加强通风透光,减少棚室内湿度和滴水,黄瓜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露地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加强防涝,降低土壤含水量,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时可以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药,一般3~4天后再喷1次,以后根据病情进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