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灯笼是亚洲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果原产地为秘鲁和智利,但是被广泛的引入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种。现在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栽培指种植并培养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台湾、福建(南部)和东北三省[东北三省又称“东三省”,为东北清朝末年以后的三个行政区,与地理文化上的东北地区没有关系,只是东北地区其中三个省级行政单位的总称不同时期,其名称和范围有所变化。]。灯笼果的别名[别名,法定名符或规范的名称以外的名称,一种人、事、物、业在官方法定的名称之外还有另外的一种名称,或同是用之于书面,或同是用之于口语,有地方称之为昵称。]有很多,如打头泡、灯笼草、鬼灯笼、小姑娘、菇茑、酸浆[酸浆,又名红菇娘、挂金灯、戈力、灯笼草、灯笼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灯等,拉丁文名:Physalis alkekengi,北方称为菇蔫儿、姑娘儿,以果实供食用。]、洋姑娘、香姑娘、含羞果等。

一、灯笼果的产地分布

灯笼果的产地分布?-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1、灯笼果原产秘鲁和智利,但不是重要的产品。当地人随便吃一点,偶尔也会在菜市场上看到。但是被广泛的引入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种。到1807年为止,好望角[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的岬角。]居民开始培育灯笼果。在南非有商业果园[果园(guǒ yuán),是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果酱和罐头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经常出口。中部非洲国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园。

2、灯笼果在好望角栽培后,很快传到澳大利亚,是新南威尔士州居民早期食用的水果之一。现在已经有多处大型果园,也有很多野生果树,传遍昆士兰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和塔斯曼尼亚州北部。

3、灯笼果产地在中国也有很多分部,多以黄姑娘称呼,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南部)、广西、广东、海南、香港、台湾、福建(南部)和东北三省。

二、灯笼果的别名是什么

灯笼果的别名有很多,如打头泡、灯笼草、鬼灯笼、小姑娘、姑娘儿、菇茑、菠萝果、姑娘、酸浆、洋姑娘、香姑娘、含羞果、含笑果、香马骝等。

三、灯笼果的产地环境

1、喜温:灯笼果性喜温,不耐霜冻。种子在30℃左右发芽迅速。幼苗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期为20~25℃,夜间适合在17℃以上生长。开花结果期为白天20~25℃,夜间不低于15℃为宜,否则容易引起落花结果。气温在10℃以下的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并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地衣及绿藻等熟悉的生物。]停止生长。0℃以下的植物受冻。调查显示,幼苗耐低温能力不成熟[成熟,词语,泛指达到完成生物某系统的代表性阶段的状态。],所以露地生殖时期不能过早,晚霜后方可栽培。

2、喜光照[①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灯笼果对光要求敏感,需要足够的光照。在3000~4000米的烛光范围内,生长发育协调,果实品质优良。光照不足时,植株徒长而细长,产量下降,浆果[浆果是单心皮或多心皮合生雌蕊,上位或下位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外果皮薄,中果皮和内果皮肉质多汁,内有1至多粒种子。]着色差,味道差。因此,在生产上要注意种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需水:灯笼果需水较多,特别是在浆果开始成熟前,枝叶和果实同时生长,需要水分多,当浆果大量成熟时需要控制水分。因此,在灯笼果的一生中,前期喜水,后期[后期(anaphase)有丝分裂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着丝粒分开, 染色单体移向两极。]怕水,后期雨水多,导致植物贪青[贪青,tān qīng ,农作物,农作物到了变黄成熟的时期,茎叶仍繁茂呈青绿色。]、旺长,而且推迟浆果成熟期和采收工作,故生产上要注意生产前期的浇水,后期要注意排水。

4、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灯笼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可以说可以在各种土壤中栽培。但以沙质土最好,浆果品味佳,产量和商品率高。灯笼果耐盐碱,PH值6.5~7.5的土壤适宜。另外,要求土壤的物理性状好,耕层深而松散,根系容易向深层生长。

5、营养条件:灯笼果对营养条件反应敏锐。土层中氮肥过多或比例失调,会引起植物贪青晚熟、果实品质差等现象。营养不足,则植物矮小,浆果也小,但着色快,成熟快,产量低。因此,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补施化肥。生育前期以氮、磷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保证各时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