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料[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业术语。]配比:发酵[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物中要加1公斤发酵剂[发酵剂(starter culture)是指用于酸奶、酸牛乳酒、奶油、干酪、纳豆和其他发酵产品生产的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的培养物。],发酵剂与米糠[米糠(现行国家标准米糠)主要是由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和胚加工制成的,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会混进少量的稻壳和一定量的灰尘和微生物,所以只能用于饲料,是稻谷加工的主要副产品。]等混合[混合,指搀合,合在一起。]后撒入发酵剂堆中混合均匀,最好加入秸秆[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或蘑菇渣来调节碳氮比[碳氮比,是指有机物中碳的总含量与氮的总含量的比值。]。2、物料建堆:高度1.5~2m、宽度2m、长度2~4m以上的堆发酵效果较好。3、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要求:温度最好在15℃以上。4、水分[水分,中医学术语,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等症状。]要求:水分控制在65%左右,水分过高可添加秸秆、锯末[锯末,是指在进行木材加工时因为切割而从树木上散落下来的树木本身的沫状木屑。]等进行调节。5、翻堆[对堆体进行翻堆确保物料的均一混合和腐熟,并为好氧堆肥完成提供必须的水分和空气。]通风[通风就是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使风没有阻碍,可以穿过,到达房间或密封的环境内,以造成卫生、安全等适宜空气环境的技术。]:发酵过程要注意供氧和翻堆。6、发酵完成[完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án chéng,是指为事情按预定目标做成。]:物料呈黑褐色、温度降至常温则表明发酵完成。

一、物料配比

有机肥怎么发酵?-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发酵物加1kg有机肥发酵剂,发酵剂应与米糠(或麸皮玉米粉等替代品)按1:5的比例混合,然后均匀撒入发酵物堆,混合均匀。最好加入秸秆或蘑菇渣来调节碳氮比。

二、物料建堆

做堆不能做得太小太矮,太小会影响发酵,高度1.5~2m、宽度在2m、长度在2~4m以上的堆发酵效果较好。

三、温度要求

启动温度应在15℃以上(四季可作业,不受季节影响,冬季尽量在室内或温室内发酵)。

四、水分要求

1、发酵物料的水分应控制在65%左右,过高过低不利于发酵。水过少,发酵缓慢;水过多,会导致通风不良、升温缓慢,并产生异味。

2、调整物料水分方法:如果水分过高,可以添加秸秆、锯末、蘑菇渣、干泥土粉等。

3、判断水分是否合适的方法:手紧抓一把物料,指缝见水印但不滴水落地即散为宜。

五、翻堆通风

发酵过程注意适当供氧与翻堆(温度升至75℃或以上时要翻倒几次),升温控制在65℃左右,温度太高对养分有影响。

六、发酵完成

一般一周内可发酵完成,物料呈黑褐色,温度开始降至常温,表明发酵完成。如锯末、木屑、稻壳类辅料过多时,应延长发酵时间,待充分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