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钻心虫,又叫三化螟,二化螟。]、箭杆虫等,是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是发生面积最大,危害[危险灾害。]最严重的害虫,每年都会发生,由于防治不及时,造成大量玉米被害,损失十分严重。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防治玉米螟的药,使用一次,能连续感染玉米螟,持效期达80天以上,还能兼治蚜虫、粘虫、甜菜夜蛾等害虫,省工省时,防治效果好。
危害症状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危害玉米的叶片、茎秆、果穗、雄穗等部位,初孵幼虫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的表皮及叶肉,随着害虫的逐渐长大,大龄幼虫潜入心叶内蛀食心叶和茎秆,被害叶片长出展开后,呈半透明薄膜状或成排的小圆孔,称为花叶;茎秆被害后,风吹容易发生茎折。玉米雌穗打包时,幼虫多集中在苞叶或雄穗包叶咬食雄穗;雄穗抽出后,幼虫又蛀入雄穗茎杆进行危害,被害后雄穗风吹易造成折断;雌穗长出后,大量老熟幼虫到雌穗上继续为害籽粒或蛀入雌穗及其附近各节,危害髓部组织,影响养分运输,使果穗发育不良,千粒重[千粒重是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稻谷的重量,以g为单位。]降低,形成早枯和瘪粒,减产很大。
发生规律
玉米螟在我国一般年发生1~3代,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年发生2~3代,山东、河南、江苏、湖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天津、北京等地,年发生2代,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等地一般年发生1~2代。第1代一般发生在春季作物上。危害不严重,第2代主要发生在春玉米和夏玉米上,是危害最严重的一代,第3代一般在秋后发生,主要危害南方秋季作物。
危害对象
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高粱、谷子,也可危害棉花、**、甘蔗、向日葵、水稻、甜菜、甘薯、豆类等作物。
防治方法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幼虫多在心叶、茎秆或果穗内,药剂很难接触到,因此,必须提前预防。在玉米螟低龄幼虫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用15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白僵菌是一种子囊菌类的虫生真菌,主要种类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常通过无性繁殖生成–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颗粒剂300克拌细沙3公斤左右,装在矿泉水瓶内进行丢心,球孢白僵菌能连续感染玉米螟,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危害,持效期可达80天以上,同时,兼治蚜虫、粘虫等多种害虫,而且无毒、无药害、无污染,是目前最经济、最省工省时的防治方法,控制时间长,防治效果好。
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