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梁实秋的过年,斯柕的除夕写作上的不同之处是什
从写作角度来讲,老舍《北京的春节》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作者以全知全能的视角详略得当地描述了北京春节的一幕一幕场景与春节期间重大节日的特点;而后两位作者均是以第一人称亲历亲为地感受着春节带给他们的感觉,让人感同身受。
从写作细节来说,老舍写的是春节的整个过程,除夕之夜只是其中的一个比较详细的部分;而后两者则是单单以除夕之夜写出自己对春节的感受,必然对除夕之夜写得更为详尽。从写作情感来说,老舍《北京的春节》表现出整个北京城所有人的热闹、忙碌和喜庆;斯妤《除夕》则透露出自家中的除夕团圆、充实、喜庆;独梁实秋的《过年》流露出作者关于这么重大的节日却缺乏兴趣,甚至显现出百无聊赖的感觉。
2.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人教版新课标模拟试题
2012年五年级毕业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基础知识(40%) 1、看拼音,写汉字。
(2分) chéng fá jǐn qín ( ) ( )旗 ( )岭 2、读带点的字,把错误的读音划掉(2分) 将(jiāng jiàng)相(xiāng xiàng)和(hé hè)苍劲(jìn jìng) 3、填空 (3分) “纯”,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纯”字是( )结构,共有两种解释:A、熟练 B、专一,不杂 “纯熟”的“纯”应选第( )种解释。
4、用横线画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写在括号里。(4分) 〈1〉一阵风把腊烛炊灭了。
( ) ( ) 〈2〉哪时候,恩格斯渴尽全力帮助他。( ) ( ) 5、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写在括号里。
(4分) 绝:A特别出色的 B断 C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1〉到井边挑水的人络绎不绝。( ) 〈2〉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 ) 〈3〉山羊表演了一个走钢丝的绝技。( ) 6 、写出下面词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2分) 曲折: 近义词( ) 反义词( ) 贫穷: 近义词( ) 反义词( ) 7、把下面的词补充完整。(3分) 翻天( )地 应接不( ) 堪称( )模 刻( )求剑 安然无( ) 精兵( )政 8、选词填空。
(4分) 严肃 严峻 严重 〈1〉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的态度。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 ),忧虑。
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无论……都…… 〈3〉这歌声,( )听惯了鸟叫的人,( )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 什么两样。 〈4〉这艘货船,( )是逆风行驶,( )帆没有张起来。
9、把下面的词按顺序重新排列。(2分) 〈1〉明天 今天 后天 昨天 前天 〈2〉开花 长叶 发芽 结果 10、按要求改写句子。
(4分) 〈1〉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2〉 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3〉 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把”字句) 〈4〉 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叙述) 11、改正下面的病句。
(6分) 〈1〉 在生活上,恩格斯热烈地帮助马克思。 〈2〉 一进学校,我就看见一座教学楼和一阵阵读书声。
〈3〉 “马踏飞燕”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 12、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解释,作上“√”(2分) 〈1〉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台的。
A 讲共产党的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 B 讲我们是认真地工作的。
( ) 〈2〉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A表现桑娜办事粗心,遇事不细心考虑。
( ) B桑娜只想两个小孩子没人抚养,必须抱回来,表现了她心地非常善良。( ) 13、按要求默写诗句。
(3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2〉《赠汪伦》一诗中,李白用“ 、”来表达他与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3〉《示儿》一诗中,写作者心事的诗句是 二、阅读(30%) (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断,回答问题(17%)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鸡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亲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 再说什么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2分)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2分) 清楚( ) 严肃( )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4分) 4、用——在文中画出和划线部分照应的句子。
(2分) 5、用“~~”在文中画出这段的中心句。(2分) 6、“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3分) A B C 7、这段主要表现了:(选对的打√)(2分) A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 ) B李大钊对子女教育十分耐心。( ) (二)阅读《小水珠和大浪》,回答问题。
(13%) 小水珠和大浪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
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
3.谁有六年级语文系统的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 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 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1、背诵课文。
2、知识点: 《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
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4、背诵《明日歌》。 5、有关珍惜时间的句子: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 1、背诵第4、13、14自然段。 2、句子的理解: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
作者桔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回顾. 拓展一》 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传习录》 (5)操千曲而后晓声,。
4.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每册教科书中得重点课文都有什么
我只知道六年级的:上册 第一组 1 山中访友 2* 山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谷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 詹天佑 6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 穷人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11 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第四组 13 只有一个地球 14* 鹿和狼的故事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7 少年闰土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语交际五·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诗海拾贝 与诗同行 第七组 21 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3 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 伯牙绝弦 26 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1 林海 2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3 小抄写员 4 城市之肺 5 军神 6 我们的方阵 7 军犬黑子 8 看戏 生字表 标*的是略读课文其他是重点 六年级下册 目录 1.文言文两则。
..2 学弈 两小儿辩日 2.匆匆。
..4 3.桃花心木。
.7 4*.顶碗少年。
..11 5*.手指。
14 口语交际·习作一。
18 回顾·拓展一。
.20 ———————————— 6.北京的春节。
.24 7*.藏戏。
30 8*.各具特色的民居。
..33 9*.和田的维吾尔。
.37 口语交际·习作二。
41 回顾·拓展二。
42 ————————————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46 11*.灯光。
..52 12.为人民服务。
55 13*.一夜的工作。
..59 口语交际·习作三。
63 回顾·拓展三。
.64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67 15.凡卡。
73 16*.《鲁宾逊漂流记》 梗概。
79 精彩片段。
..81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86 精彩片段。
..89 口语交际·习作四。
95 回顾·拓展四。
.96 ————————————-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00 19*.千年圆梦在今朝。
.105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110 21*.我最好的老师。
114 口语交际·习作五。
118 回顾·拓展五。
.120 ————————————-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122 成长足迹。
.123 依依惜别。
.135 ————————————- 1.七步诗。
..144 2.鸟鸣涧。
..145 3.芙蓉楼送辛渐。
..146 4.江畔独步寻花。
..147 5.石灰吟。
..148 6.竹石。
.149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50 8.已亥杂诗。
151 9.浣溪沙。
..152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153 ————————————– 1.养花。
.154 2.生活事多么广阔。
156 3.中华第一龙。
.157 4.狱中联欢。
159 5.名碑荟萃。
164 6.琥珀。
.165 7.智慧之花。
168 8.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171 9.给外地亲友写信。
172 ———————————— 生字表。
.173 您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