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腐病[多肉的黑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这种真菌引起的(不同植物的黑腐病致病真菌不一定一样),尖孢镰刀菌是一类既可侵染植物又可在土壤内生存的兼性寄生真菌。]是绿菜花的主要病害,是一种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此病在绿菜花的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一般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年份可减产20%~30%,有的年份减产达50%~60%。
一、绿菜花黑腐病发病症状
幼苗受害[受害,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皇甫嵩传》,释义为受到伤害,遭受损害。],子叶初始产生水渍状病斑,后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叶,根髓部变黑,逐渐枯萎。成株期染病,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多是从叶缘水孔或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上的伤口侵入[越境进犯1.越境进犯。]向内扩展,形成“V”字形的褐黄色叶斑,斑的外围组织淡黄色,与健部无明显界限,病斑边缘常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形成大块黄褐色斑或网状黑脉,引起植株萎蔫坏死。天气干燥时,病斑干枯或形成穿孔状。潮湿时可渗出薄层黏质物(菌脓)。
绿菜花黑腐病叶片受害症状
二、绿菜花黑腐病发病规律
病菌生长发育温度为5°C~39℃,适宜温度25°C~30℃,致死温度51℃、时间10分钟。病菌在种子和种株上越冬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名词解释带菌:dàijūn [carrying germ] 指携带病菌相关知识隐性感染或传染痊愈后,病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外,形成带菌状态。],病菌在幼苗出土时从子叶边缘的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幼苗受害发病。土壤带菌,病菌可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到叶片,从叶片上的气孔和水孔侵入引起发病,先侵染少数薄壁细胞,后迅速侵入维管束组织引起系统侵染。若遇高温多雨、空气潮湿、叶面多露,利于病菌侵入而大面积发病。种植过早,与十字花科蔬菜常年连作,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偏施氮肥,长势差或旺长徒长,中耕时伤根,虫害较多较重的地块发病也重。
绿菜花黑腐病叶片受害后期症状
三、绿菜花黑腐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不同抗病性存在差异,可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中青1号、2号、绿岭、哥利斯等品种。
2、搞好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可杀灭种子带菌,避免种子带菌后侵染发病,通常有2种方法。一是温汤浸种[浸种是农业种植的一项流程,是指对于发芽较慢的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浸种,浸种的目的是促进种子较早发芽,还有可以杀死一些虫卵和病毒。]:播种前可用50°C~55°C温水(2份开水兑1份凉水)浸种15~20分钟后,移入30°C左右的水中降温,晾干后播种。二是药剂浸种:用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浸种2小时,或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15~2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后晾干播种。
3、合理轮作。避免重茬或迎茬种植,最好是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3年以上轮作,减少土壤带菌。
4、高畦栽培。选用地势高燥的田块,并深沟高畦栽培减少积水。
5、施用腐熟有机肥。施用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以免病菌随着肥料施入土壤后形成初侵染源,尤其是农料中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残体。
6、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可喷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用5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喷雾,10~15天防治1次,视病情防治1~3次。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效果良好。采收前5天停止用药。
资料来源: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