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大果树种类,也是我们常见的水果之一。
在柑橘栽培过程中常会遇到很多病虫问题,危害[危险灾害。]特别严重。因此了解柑橘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及其基本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技术对科学种植栽培柑橘显得尤为重要。
这期就给大家整理一下,柑橘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柑橘病害
1.柑橘疮痂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新梢和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
危害特征:
叶片染病:
初期是黄色油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蜡黄色病斑。
后期病斑木质化凸起,叶背突出,叶面凹陷,成漏斗状,发生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
新梢染病:
与病叶症状相似,幼嫩枝梢染病后变短小,有扭曲状,但病斑不明显。
幼果染病:
初期产生茶褐色小斑,后在果皮[果皮(guopi)由子房壁的组织分化、发育而成的果实部分。]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
果实小,皮厚,味酸,发育畸形。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苗木;合理修剪、整枝,彻底剪除树上病枝、病叶,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加强肥水,促使新梢健壮整齐。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
在春梢与幼果时各喷1次药,可选择: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代森联、戊唑醇+肟菌酯、吡唑醚菌酯+代森联、络氨铜等喷雾。
2.柑橘炭疽病
可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地上部分的任何部位。
柑橘炭疽病为害症状
危害特征:
叶片受害[受害,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皇甫嵩传》,释义为受到伤害,遭受损害。]可分为叶斑型和叶枯型。
叶斑型:
症状多发生在老叶边缘或近边缘处,干燥时病斑稍向下凹,**灰白色,有轮纹状排列黑色小点。
叶枯型:
症状多从叶尖开始,初期为开水烫伤状暗绿色病斑,渐变为黄褐色,叶卷曲,常造成严重脱落。
果实:
幼果初期症状为暗绿色油渍状病斑,后扩大至全果,湿度大时,出现白色霉层及红色小点,后变成黑色僵果,一般不脱落。
成熟果受害出现黄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果肉一般不受害。
贮藏期受害,病斑一般为深褐色,后逐渐扩大引起全果腐烂,表面会长黑绿色的菌丝体和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冬春剪除病虫枯枝,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2)化学防治
要以预防为主,可选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戊唑醇+肟菌酯、多菌灵+溴菌腈或嘧菌酯等喷雾。
也可以用咪鲜胺锰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浸果。
3.柑橘溃疡病
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和树梢,会引起落叶、落果,植株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
危害特征
叶片染病:
初期叶背出现黄色或暗黄绿色油浸状小斑点,后叶面隆起,出现米黄色圆形病斑,病健交界处有一圈褐色晕圈。
枝梢染病:
与叶片上症状相似,但突起明显,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后数个病斑融合形成黄褐色不规则形大斑,周围无黄晕,边缘明显。
果实染病:
与叶片上症状相似,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发生严重时会引起早期落果。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苗木;合理修剪、整枝,彻底剪除树上病枝、病叶;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保证夏、秋梢整齐,控制夏梢抽生;及时防治害虫,减少伤口。
(2)化学防治
春季开花前及落花后的10天、30天、50天,夏、秋梢期在嫩梢展叶和叶片转绿时,各喷药一次。
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可选:大蒜素、春雷霉素、噻菌铜、噻唑锌、氢**铜等喷雾。
4.柑橘黄龙病
全年都能发生,尤其是夏秋梢表现明显,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危害症状:
发病初期,部分新梢叶片黄化,出现“黄梢”,从最顶端叶片开始发病,然后向下蔓延,经1~2年后全株发病,3~4年后失去经济价值。
叶片斑驳,叶肉变厚、硬化,叶表无光泽,叶脉肿大,有些肿大的叶脉背面破裂,似缺硼症。
病树开花早而多,花瓣较短小,肥厚,淡黄色小枝头花朵成团,称“打花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