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瓜蚜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瓜蚜俗称腻虫、蜜虫等,是西葫芦[西葫芦(学名:Cucurbita pepo L. ),别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虫害,严重影响了西葫芦的品质及产量,降低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西葫芦瓜蚜,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其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供农户们参考。

西葫芦瓜蚜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西葫芦瓜蚜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症状表现:

成虫和若虫多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梢刺吸汁液。梢受害,叶片卷缩,生长点枯死,严重时在瓜苗期能造成整株枯死。成长叶受害,干枯死亡。蚜虫[蚜虫,又称腻虫、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还可引起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传播病毒病,植株出现花叶、畸形、矮化等症状,受害株早衰。

西葫芦瓜蚜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2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辽宁北部地区瓜蚜可繁殖[繁殖,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20世代左右,长江流域20~30代,可终年辗转于保护地[世界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和露地之间繁殖为害。(2)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以卵在夏枯草、车前草、苦卖菜等草本植株,以及花椒、木槿、石榴等木本植物上越冬。(3)发生时期。每年4月份,当5天平均气温达到6℃时,越冬卵孵化为干母,达12℃时开始胎生干雌,在越冬植株上繁殖2~3代后产生的翅蚜,5月份迁飞到菜园、瓜田。6~7月份出现为害高峰。(4)环境因素。繁殖的适温为16~22℃。干旱或暑热期间,小雨或阴天气温下降,对种群[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繁殖有利,种群数量迅速增多,暴风雨常使种群数量锐减。密度大或当营养条件恶化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并迁飞扩散。

西葫芦瓜蚜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3

生活习性:

瓜蚜繁殖能力强,早春晚秋10天左右1代,夏天4~6天1代,无翅胎生雌蚜的繁殖期约10天,每雌蚜产若蚜60~70头,所以在短期内种群可迅速扩大。

西葫芦瓜蚜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4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经常清除田间杂草,彻底清除瓜类、蔬菜残株病叶等。保护地可采取高温闷棚法,方法是在收获完毕后不急于拉秧,先用塑料膜将棚室密闭3~5天,消灭棚室中的虫源,避免向露地扩散,也可以避免下茬受到蚜虫为害。(2)生物防治。我国已记载的瓜蚜天敌就有213种,其中体内寄生的蚜茧蜂科、蚜小蜂科[小蜂科(Chalalcididae)是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膜翅目的一科。]、跳小蜂科和金小蜂科共26种。捕食性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瘿蚊,食蚜螨、花蝽、猎蝽、姬蝽等。还有菌类如蚜霉菌等。(3)物理防治。利用有翅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取一长方形硬纸板或纤维板,板的大小为30cm×50cm,先涂1层黄色广告色,晾干后,再涂1层黏性黄机油(加少许黄油)或10号机油,每公顷设置30~45块,当黏满蚜虫时,需及时再涂黏油。利用银灰色[银灰色,Silvery gray 浅灰而略带银光的颜色…]对蚜虫有驱避作用,用银灰色薄膜代替普通地膜覆盖,而后定植或播种。隔一定距离挂1条10cm宽的银膜,与畦平行。(4)化学防治。傍晚密封棚室,每hm2用灭蚜粉15kg,或10%杀瓜蚜烟雾剂7.5kg,或22%敌敌畏烟雾剂4.5kg,或10%氰戊菊酯烟雾剂7.5kg。喷药可用25%天王星乳油[乳油是农药制剂的一种,它是将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 2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 4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 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2 000倍液,或20%好年冬乳油 1 000~1 500倍液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