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马[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和粉虱[粉虱科Aleyrodidae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是一类体型微小的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分布在世界各大动物区系,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均属于刺吸式害虫,前者属于缨翅目害虫,后者属于同翅目害虫。这两种虫害[虫害指的是有害的昆虫对植物生长造成的伤害就属于虫害了。]同属于小虫系列,虫虽小但危害[危险灾害。]极大。在农作物[作物,拼音是zùo wù,指油料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生产种植过程中,蓟马和粉虱是通过吸取植物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为食。危害后易造成作物营养不良,落花落果,降低商品品质,传播病毒病等。可影响10%—30%的产量,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来。
瓜果蔬菜上的蓟马常见的有2种形态,分别是黑蓟马和黄蓟马,相比较黑蓟马来说黄蓟马抗性较大,还有一种红蓟马并不常见。粉虱常见的有烟粉虱和白粉虱,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生活习性及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规律
1.蓟马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体长较小,约为2mm—4mm,一般上年纪的种植户肉眼不容易看到。繁殖较快,一只雌虫可产卵30粒左右。并一年四季[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均可发生,每年可发生10—15代。危害作物较广,基本上[基本上,词语,读作“jī běn shànɡ”,指主要地,大体上。]所有作物都会受害。活动性强,行动敏捷,能飞善跳,隐藏严密。较喜欢甜食,常危害花朵、嫩梢、叶片及果实,危害过后易造成落花落果,使叶片黄化,可影响嫩梢的生长,比如豆角、黄瓜、冬瓜等。并可传播病毒病。较喜欢温暖干旱、气候,在连续阴雨天或湿度大于95%时,蓟马难以存活。
黑蓟马
2.粉虱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体长较小,约为1mm—3mm,肉眼可辨认。繁殖快,一年可发生10代左右,一只成虫一次可产卵140颗左右,一生可产卵3500—4000颗。危害作物广,可在650多种花卉以及农作物上进行危害。特别是茄科类作物危害严重,比如番茄和茄子。成虫和若虫多聚集在叶片背面危害,造成叶片失绿或枯萎死亡。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具有趋嫩性、趋黄性和趋光性。危害时分泌大量蜜露,污染作物的叶片或果面,容易诱发煤霉病,并且还会加快病毒病的传播。
叶背面粉虱
蓟马和粉虱的发生时期
蓟马发生时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秋三季多发生在露地,冬季多发生在温室大棚。每年6月份至9月份是露地蓟马高发期,11月份到12月份是大棚蓟马高发期。应在爆发时期加强防范。粉虱发生时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温室大棚主要危害时期是四月中旬到五月下旬。而在露地上危害时期主要是七月中旬到九月下旬,甚至可能会持续到十月份。应在爆发时期加强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
蓟马和粉虱难防治的原因分析
1.蓟马难防治的原因
繁殖场所众多。蓟马可以在多种作物、多个区域进行危害和繁殖,基本上所有作物都可以寄生,比如说温棚、冷棚、露地等等。虫口基数较大,繁殖较快。气候条件的不同繁殖代数会有所差异,基本上为10到15代,基本上为一月一代。导致虫源基数过大,增加防治的难度。隐藏严密。蓟马除了隐藏在花朵内进行危害之外,还会隐藏在叶片下、田间的枯枝落叶以及土壤层中,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很难打细、打透,增加了防治难度。抗性较大。由于近年来小虫危害比较严重,在虫害发生后,农户隔三差五就会打药一次,在药剂选择下逐渐增强了蓟马的耐药性,并且发生变异,例如黄蓟马就是一种抗性蓟马,非常难防治。选择药剂不好或搭配不合理。蓟马的生活习性增加了防治难度,而在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过程中,基本上以治为主,很少采取防治措施,故对蓟马的防治连绵不绝。并且喜欢躲藏在花朵里或叶片下危害,而一般药剂渗透作用较差,很难做到全方位喷雾,达到正打反死的效果。
加重病毒病传播
2.粉虱难防治的原因
具有迁移性。粉虱的发生范围较广,并可以在不同作物田块不同作物间迁移,增加了防治难度。比如说一块茄子地用药时粉虱飞到其它田块,在药效失效之后再飞回来危害,或者未防治田块内的粉虱飞到自家田块进行危害。虫源基数大,繁殖快。每年可发生10代左右,每一代可产卵3500—4000粒,多产卵在叶片背面,在条件合适时七天左右可孵化。虫源基数数量重大,增加了防治难度。生活场所众多。粉虱危害作物广泛,可以在温棚、冷棚、露地等场所进行生存和繁殖,一年四季交替发生和传播,防治难度大大增加。药剂搭配或选择不合适。粉虱产卵众多,而一般药剂很难对成、虫若虫及卵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卵多存在叶片背面,成虫具有迁移性均增加了防治难度。并且长期单一用药增强了粉虱的耐药性。
分泌蜜露,污染果面
蓟马和粉虱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针对大棚中的蓟马和粉虱: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在夏季高温时进行高温闷棚处理,杀死粉虱和蓟马虫卵,降低虫源基数。设置诱虫灯或黄色(蓟马成虫趋蓝色)粘虫板进行诱杀蓟马和粉虱成虫。在大棚放风口以及入口处设置防虫网,以40—60目为易,一方面会阻止外部粉虱成虫进入,另一方面保证通风透气。
蓝色粘虫板
针对露地的蓟马和粉虱:
清理杂草以及枯枝落叶,进行深度掩埋或销毁。有条件的可进行轮茬操作,种植不易受蓟马、粉虱危害的作物,比如韭菜、大蒜等
2.化学药剂防治
虫害发生前期:此时期以预防为主,在虫害发生之前用杀卵制剂进行预防,可以明显降低虫源基数。推荐使用杀卵制剂10%吡丙醚10ml/15kg水、25%噻嗪酮10ml/15kg水、50%虱螨脲15ml/15kg水等,对小虫杀卵效果较好。建议配以20-30ml菊酯类药剂,以5-7天连用2-3次,防治效果更佳,在蓟马和粉虱大发生时,可以明显看到虫害较少。虫害发生初期:此时期建议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进行使用,因为这个时期多为开花期,多次用药可能会影响花朵的授粉,进而影响坐果率与品质。建议选择50%吡蚜酮20g+25%噻嗪酮10ml/15kg水使用,具有内吸传导性,持效期较长,建议间隔10-15天用药一次。虫害发生中后期:此时期根据虫害的发生程度灵活用药,如果成虫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采用初期防治药剂进行防治;如果成虫发生严重,建议选用20%烯啶虫胺50+1.8%阿维菌素5g/3%甲维盐8ml兑水15kg进行防治,3-5天连续用药,加大用药量,及时控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挽救损失。
粉虱
施药增效的建议小技巧
蓟马喜阴怕热,阴凉时常在花朵中危害,建议夏季在早上8点之前用药,全株均匀喷雾。粉虱昼伏夜出,建议在傍晚用药,防治迁移,并且用药时围绕田块从周边向中间聚拢,一举歼灭。在防治蓟马和粉虱时,根据特性,建议每喷雾器加入50g糖,有利于提高杀虫效果。建议在防治初期加入杀卵制剂和展着剂,提高药剂在叶片上的附着面积。展着剂推荐植物油和农用N—380改良硅。避免使用单一药剂,多种药剂交替混合使用,延缓抗药性。
在小虫的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采取系统的防治措施,很多农户都缺乏以防为主的意识,见虫打药是普遍现象,殊不知在虫害真的起来之后,所造成的损失和投入的经济成本将会比提前预防大很多。所以在小虫的防治过程中,全程系统用药,彻底控制虫源基数,你会发现小虫其实非常好治。
上述是我的一些个人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