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俗称熟腐病、晚腐病等,是葡萄上发生最普遍,危害[危险灾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尤其是在葡萄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每年都有大量地块遭受严重的产量损失,如何才能有效控制葡萄炭疽病的危害呢?
危害症状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葡萄的果粒、穗轴、花穗、叶片、卷须和新梢等部位,以为害果粒为主。果粒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发病初期,果实表面[表面是指固体表层一个或数个**层的区域。]出现黑色、圆形、蝇粪状的小斑点,但因幼果含酸量高、果肉坚硬限制了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的生长,病斑在幼果期不扩大,也不形成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病部只限于表皮。果粒进入着色[专业术语:美术或装饰艺术中的专业术语。]期后,进入发病盛期。最初在病果表面出现圆形针头大小、浅褐色圆形小斑点,随后斑点不断扩大并凹陷,形成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的小黑点。湿度较大时,分生孢子盘中还可长出绯红色的孢子块,发病重的果粒软腐易脱落,后期整个果穗[指某些植物(如玉米、高粱)的果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穗。]挂在枝蔓上逐渐干枯,果粒变成僵果。果梗及穗轴发病,表面出现深褐色长椭圆形病斑,使整穗果粒干缩,潮湿时,病斑表面长出粉红色的孢子圈,是炭疽病的最大特点和甄别的典型症状之一。叶片、新梢、卷须等组织发病,表面没有病斑,外观看不出异常,这种带菌的新梢将成为下一年的侵染源。
发病规律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一年生枝蔓表皮、病果或叶痕处、穗梗处及节部等处越冬,尤以近节处的皮层较多。翌年春天,当温度超过15℃以上时,随着降雨量逐渐增多,枝条变得湿润,越冬后的病菌形成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等传到果粒上,萌发后直接通过伤口直接侵入果皮、皮孔或伤口,引起初浸染。幼果被害后,病菌一般潜伏30天左右,当果粒进入着色期后开始发病,潜伏期也逐渐缩短为3~5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进入爆发期。
发病原因
(1)湿度过大:高温高湿是炭疽病发生和蔓延的主要条件,孢子适宜萌发温度 28~32 ℃,连续湿润7~12小时,炭疽病菌就能在果穗或果粒上完成侵入。很容易造成大爆发。
(2)病菌量大:炭疽病是葡萄上最常发生的一种病害,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病菌越来越多,就会造成炭疽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
(3)品种原因:品种抗病性差,是造成炭疽病发生和蔓延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不抗病品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发病逐年加重,防治也更加困难。
防治方法
(1)清理残枝败叶:进入春季前,要将修剪掉的枝条和落下的叶片,进行彻底清理,减少土壤中病菌的越冬基数。
(1)幼果期:葡萄幼果期是炭疽病病菌侵染最严重的时期,要在套袋前,可用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300~400倍液+0.3%赤霉·氯吡脲可溶液剂200倍液进行蘸果穗,可有效杀灭果穗上已经侵入果粒内的病菌。
(2)着色期:葡萄着色期炭疽病进入危害盛期,可选用具有内吸传导作用的杀菌剂进行防治,比较好的药剂有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2500倍液,或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2500倍液进行喷雾,由于这两种药剂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被叶片吸收后,传输到果粒上,将病菌杀死,持效期长,效果好。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