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舍的养花的教案
养花(老舍)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在我的小院中,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儿们只好上房去玩耍,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 花虽多,但无奇花异草。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看着一棵好花生病欲死是件难过的事。我不愿时时落泪。
北京的气候,对养花来说,不算很好。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倾盆;秋天最好,可是忽然会闹霜冻。
在这种气候里,想把南方的好花养活,我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因此,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它们多数还是会死了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象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
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这是个乐趣,摸住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一定不是坏事。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了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一起,有益身心,胜于吃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哪,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
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
三百株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的时候),下了暴雨。邻家的墙倒了下来,菊秧被砸死者约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实,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
我们的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最多。《养花》一文,文风质朴,显示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词语解释】 乐趣(lè qù):使人感到快乐、有趣。 计较(jì jiào):①计算比较,本课指在意,当回事。
②争论。 奇花异草(qī huā yì cǎo):稀有的、不易见到的珍贵花草。
(例句)张家界森林公园里有许多奇花异草。 大雨倾盆(dà yǔ qǐng pén):倾,倒。
形容雨下得很大,就像用盆子往下倒一样。(例句)午饭过后,大雨倾盆。
置之不理(zhì zhī bà lǐ):置,搁置,放。理,过问,理睬。
课文中指把花草放在一边,不去管它。“之”在文中指花草。
(例句)你既然答应妈妈要照顾妹妹,那就不应对妹妹置之不理。 自生自灭(zì shēng zì miè):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亡。
文中指任花草自然发展,不加过问。 关切(guān qiè):一般用于对人的亲切关怀。
门道(mén dào):门路。本课指由于经常和花打交道,所以逐渐懂得管理花草的方法、窍门。
三年五载(sān nián wǔ zǎi):载,年。三年五年。
(例句)我大哥到云南参军了,要等三年五载以后才能回家探亲。 循环(xún huán):本课指周而复始的运动。
调节(tiáo jié)使事物得到合理的调整。 昙花(tán huā):一种常绿灌木,夜间开放,开花时间极短。
秉烛夜游(bǐng zhú yè yóu):秉,拿,持。夜间持着蜡烛游玩。
课文是指因为昙花总是夜里开放,大家举着蜡烛去看,很有在夜间游玩、观赏的味道。 【近、反义词】 近义词:难过——伤心 照料——照管 关切——关怀 调节——调剂 见识——知识尝怠佰干脂妨拌施饱渐 门道——门路 反义词:关切——冷落 真理——谬误 开放——凋谢 【重点句子解析】 1.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如此循环”就是像这样循环的意思,指“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先写一会儿再到院子里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好。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这两句话直接道出养花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十分辩证,耐人寻味。
“喜”和“忧”、“笑”和“泪”、“花”和“果”、“香”和“色”,既一一相对又紧密联系。欣赏自己养的花,和观赏他人养的花,感觉是不大相同的,因为欣赏自己养的花,就是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自豪感和期待之后的成功感、欣慰感。
这段话。
2.哪有老舍《养花》教案
《养花》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在授课前该如何备课呢?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4.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一)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
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是怎样养花的?请1、2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是怎样养花的。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学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很多同学爱上养花的(板书:9养花)(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指导学生“秉”字的写法“ ”;“砸”的右半部按“ ”的笔顺写。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后,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课文中指养花使作者感到快乐。
计较:计算比较。课文中指作者对花开得大小好坏并不在意。
计较读j@ jiao。奇花异草:稀有罕见的珍贵花草。
霜冻: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体受到冻害的天气现象。置之不理:置,放;理,过问;之,它,本课指花。
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把花放在一边,不去管它。自生自灭: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之。
意思是任其自然生长,不加过问。关切:关心。
一来二去:形容交往频繁。课文中指经常和花打交道。
门道:门路。课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养花的方法。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载指好几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课文中指工作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花,再工作一会儿再去看看,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
有益身心:有益,有帮助;身心,身体和精神。有益身心就是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胜于吃药:比吃药的效果还好。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昙花:一种常绿灌木。花大,花瓣外面呈淡红的紫绛色,中间纯白色。
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可供人观赏。
秉烛夜游:举着蜡烛在夜间游赏。赠给: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三)阅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默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分段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将哪些自然段合为一个段落的分歧较大,教师可让学生将归并成段的自然段逐一读一读,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指导学生理解自己归并成段的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养花”这一中心表达不同方面的意思,是可以独立成段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特殊,由于每个自然段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全篇课文可以按自然段成段,共分成七段。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集中,大多数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间2~6自然段为一段。教师在肯定这种分段方法后,指出将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课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确的。
结合这篇课文特殊的段落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懂得在理清课文脉络时,要从每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入手,按课文的实际情况分析、理清课文结构。将学过的分段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中,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固定的模式。
在理清课文段落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第三段:写“我”是怎样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第四段:写养花有益身心,“我”从养花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第五段:写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第七段:写养花的乐趣。
如果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第二段(2~6自然段)的段意可概括为:从养哪些花、怎样养花、养花增长知识、养花有益身心、养花有成功的欢乐和遇到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在概括段意时,以学生概括为主。
对于较难概括的段意,可让学生多读课文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修正。(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请七名学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五)作业。
1.抄写生字、。
3.生本课堂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第一要注意课堂教学评价任务设计,照顾到学生学的实际,有利于达成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拟定的学习目标,做到对应具体、清晰,可操作,有利于教师组织和学生参与,显性地反映每个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所以学生学习活动与展示一定要事先明确是个人独立参与还是小组参与,是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展示条件),还是不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同时还要注意程度词语,是判断还是分析,是说出还是灵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还要注意教学评价任务的情境化设计,让学生可以从学习案例自然过渡到相应案例,既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也便于内化成生活中所需。同时任务完成中给以不同激励性评语,增强挑战氛围游戏化的激励,从而让学生因为乐趣,更有兴趣不断持续下去。
第二要注意教学常态化与动态性的统一,比如每节课围绕课题激趣,学习目标的认同置疑,独学、对学,群学,展示、点拨,梳理,检测拓展迁移,让学生清楚每节课流程的设计,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同时结合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照顾到具体每节课,不同班级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生成性问题的处理,保证每节课更符合学生实际。这就要求包括老师准备分享的资源材料,老师拟点拨的习题,都要进行多元化,多种选择互动性处理,开放性与目标倾向性的统一。
第三要注意教学设计中课件与导学案等的统一,设计好多媒体的应用,如何有效突出白板的互动效益,也需要考虑好是否必须使用多媒体的问题,还要注意考虑是否有助于学生思考,是否有助于保证学生参与,最大效益地保证全员参与,简洁得体。而不至于出现重复性,削弱学生主体呈现的程序,课堂纯粹被人机反复所代替,而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灵犀。
总之,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我们既要考虑到学生实际,也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驾驭能力,以生为本,设计合理,尊重学生的禀赋差异,让学生目标明确,又满怀信心地投入自 学、展示中去,敢于、勤于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就一定会让课堂时时显现出和谐自然的生机
4.六年级下册语文题1.同学录中记载的是同学们之间互相的祝福,那是留
1。
同学录中记载的是同学们之间互相的祝福,那是留在岁月中永远忘不掉的纯真。作者将“同学录”比作了什么?比作联络图、年轻的问候、邮票2。
给老师毕业赠言,使用了(比喻)的方法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使用(比喻、排比)的方法抒发对同学的留恋之情3。 请你仿照文中的句式,将你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以“毕业赠言”的方式表达出来给同学:友情是灯,愈点愈亮;友情是河,愈流愈深;友情是花,愈开愈美;友情是酒,愈陈愈香。
给老师:有人比您更值得如此深厚的谢意。4。
建设的近义词芬芳的近义词建设—建造芬芳—芬菲5。《养花》(见末)是作者养花的原因(见末)和(见末)是作者只养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原因(见末)是作者要感谢这些花草的原因本文作者仅仅围绕(见末)来写,表达了(见末)6。
课文第四自然段后一部分连续写了两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对这种写法有什么认识?见末7。你体会到作者所说的“养花的乐趣”了吗?结合文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写一写见末《养花》教案内容摘要所属学科语文适用学段小五人教版小语第十册教案2课时作者程柯文件格式文件类型转载上传时间2006-03-13推荐人程柯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自生自灭、一来二去、门道、昙花、秉烛夜游、见识。 2.初读课文并质疑。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观看情景朗读,然后说说有什么感受。2.你养过花吗?有什么体会?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板书:13养花二、初步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完成预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三、汇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尽”,分别组词。2.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3.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4.谈谈已经读懂了什么。
5.提出不懂的问题。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3.课下搜集老舍先生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人品、作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叙事具体、清楚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或对老舍先生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1.自己默读、感悟。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3.班上汇报。采取一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
着重理解这些内容:(l)“花开得大小好坏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
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4)养花有益身心。指养花锻炼了身体,消除了疲劳。
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5)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6)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7)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三、总结1.通读全文,感受喜与忧,笑与泪。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布置作业1.摘抄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
2.实践活动:每人养一种花。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激趣导入。
组织学生阅读感悟、小组讨论、班上交流,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 联系自身经历在读中感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提供媒体展示,辅助课堂教学,加深理解、体会和感悟。
5.如何进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他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如果我们能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
传统的教学是以考本、本本、师本的,是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定学”,教师往往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课堂上成了教师个人表演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感受,教学过程很难体现出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而生本教育理念倡导“先做后学,先会后学,以学定教,注重感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以生为本”。
我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学生表现出在传统课堂上少见的主动、自信、合作和创造。
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我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进行学习的尝试、表现和交流,课堂上焕发出积极、欢乐、高效的活力。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做法:一、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能充分释放学生的能力和激发求知欲PEP英语,是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英语学习用书,在教五年级下册Unit5《Look at the Monkeys)PartB前,我让学生学生结合前一单元和本单元PartA的现在进行时相关知识预习本课内容,让孩子们在家中通过上网、查英汉词典等方法,让他们了解新词组的音标和意思,并初步学习发音。
到上新课时,首先在小组之内进行交流和学习他们自学所得,当小组交流结束时,我提出:Who can read this?时,平时不举手的同学都争着要求试一试。课堂上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学生不仅能完全明确单词意思,而且还能正确读出大部分发音,这更加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创设适当情境,充分激发学生表演欲望当学习完对话后,结合本课句型和单词我设计了去动物园看动物的flash动画,只有人物、动作,没有声音。让学生小组讨论编对话,为动画配音。
每个小组都积极讨论,个个跃跃欲试,最后汇报表演更是精彩迭出充分显示了孩子们无限的潜能。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学生的天性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只要我们能充分信任学生,敢于放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教材,活用教材,精心设计各项活动,使教学内容接近生活,接近学生,适合学生,让学生唱主角,给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个开放的、多样性的发展环境,利用好“学生”这个活教材,那么我们的学生获取适合自己发展方式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高度尊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用赞许和肯定的目光鼓励他们,并用“good!”、“Great。 ExceUem!”、“Wonderful!” 、和“Perfect!,’等语言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勉励他继续努力,下次会更棒,并给予赞许的目光。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习《Lo0k at the Monkeys}的过程中,学生对进行时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根据自己的日常活动设计一个图画册,配上英语?这样的问题,又从课堂引伸到了课外,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运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英语知识,而且把课本中的知识扩展到了生活,加深了对语言的认识,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过程。
五、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生本”课堂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小组学习活动。
教师可通过创设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学习Unit5的过程中,结合本课知识,先让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情况,每4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疑点:对话练习中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表演对话,人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各小组创编对话、派代表上讲台来展示自己组交流的结果。
各小组以各种不同的。
6.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周一贯讲座:1、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才华、艺术和修养展示。
这是当前小语教育的方向性错误。2、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矫枉过正。
课堂应该是一个多元存在的生态环境这里面包含了:生本、师本、文本。这些对于教学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这三种“本”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语。“师本”的“本”是指教师的本质,而不是教育的本质;“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质,也不是教学的根本。
而只有“生本”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师本”和“文本”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展现,但只是为了“生本”服务。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立足“师本”,用好“文本”,服务“生本”。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
(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
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
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
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
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
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
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
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
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三、生本课堂的具体策略:1、以学代教。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学、互学的机会,用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讲。2、转变课型——转变教师的课程教学。
教师的讲一定要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基本能力低的问题。
3、改变教师角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用教材教学生,还要紧抓文本重点,大胆尝试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构建。
比如林肯总统的演讲,我们在学生演讲这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一个完整的演讲稿。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
4、正确认识学生: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好奇、好问、好玩”。5、教学当中的难点,我们在点拨之下,学生能够自己或者合作解决的内容,教师坚决不讲。
6、强化课堂实践,把语文课堂构建成实践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我们最多是给学生一个方向,给学生一种方法,而学习的过程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只要教师讲,那就一定会化解学生学习的能力,就一定是以牺牲学生能力成长为手段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不讲,过于科学性的知识,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讲的。
但即使是讲,也绝对不是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教师长篇大论”,应该是师生合作的“讲”。7、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重要环节,不要仅仅考虑到服务于这节课,而是要考虑到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文、改作文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为理解课文而设立一些环节。
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和学生要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练笔结束,我们不仅要交流学生的写作,还要引导学生互评小练笔)8、课堂教学的读和写最终是为了构建学生的“心灵精神家园”。
用教师自己的身教达到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学生写,教师先写;要求学生读,教师自己先读(这里的先读不是简单指“范读”)。(1)引而不发。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教学环节的引导,并不代替学生去讲,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感悟、领会、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发掘、发挥。
(2)教师在释疑解难时,要出一出手。评价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的学。
老师逞强,学生就会示弱,老师讲,学生的学就会打折扣。10、教师顿感策略:(1)滞后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要太急,要用心发现问题,先看看学生的评价。(2)学生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回答,在引导之后,将解答的主权再次还给学生。
(4)教师的引领应该是智慧的引领。
7.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周一贯讲座: 1、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才华、艺术和修养展示。
这是当前小语教育的方向性错误。 2、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矫枉过正。
课堂应该是一个多元存在的生态环境这里面包含了:生本、师本、文本。这些对于教学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这三种“本”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语。“师本”的“本”是指教师的本质,而不是教育的本质;“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质,也不是教学的根本。
而只有“生本”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师本”和“文本”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展现,但只是为了“生本”服务。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立足“师本”,用好“文本”,服务“生本”。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
(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
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
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
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
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
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
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
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
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 三、生本课堂的具体策略: 1、以学代教。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自学、互学的机会,用学生的学代替教师的讲。 2、转变课型——转变教师的课程教学。
教师的讲一定要转变成以学生的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基本能力低的问题。
3、改变教师角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用教材教学生,还要紧抓文本重点,大胆尝试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构建。
比如林肯总统的演讲,我们在学生演讲这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出一个完整的演讲稿。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
4、正确认识学生: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好奇、好问、好玩”。 5、教学当中的难点,我们在点拨之下,学生能够自己或者合作解决的内容,教师坚决不讲。
6、强化课堂实践,把语文课堂构建成实践的课堂。教师的引导与点拨自然是不能少的,但是,我们最多是给学生一个方向,给学生一种方法,而学习的过程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只要教师讲,那就一定会化解学生学习的能力,就一定是以牺牲学生能力成长为手段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不讲,过于科学性的知识,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讲的。
但即使是讲,也绝对不是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教师长篇大论”,应该是师生合作的“讲”。 7、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重要环节,不要仅仅考虑到服务于这节课,而是要考虑到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文、改作文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为理解课文而设立一些环节。
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和学生要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练笔结束,我们不仅要交流学生的写作,还要引导学生互评小练笔) 8、课堂教学的读和写最终是为了构建学生的“心灵精神家园”。
用教师自己的身教达到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学生写,教师先写;要求学生读,教师自己先读(这里的先读不是简单指“范读”)。 (1)引而不发。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好教学环节的引导,并不代替学生去讲,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感悟、领会、理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发掘、发挥。
(2)教师在释疑解难时,要出一出手。评价学生的学,指导学生的学。
老师逞强,学生就会示弱,老师讲,学生的学就会打折扣。 10、教师顿感策略: (1)滞后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要太急,要用心发现问题,先看看学生的评价。 (2)学生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回答,在引导之后,将解答的主权再次还给学生。
(4)教师的引领应该是智慧的引领。
8.如何打造“生本课堂”
自主预习—课初交流—课中质疑解疑—课堂练习—达标检测新授课
一、课前自主预习:精心设计自主预习作业,指导自学。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基础上,深入思考,提高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前置性作业”上下足功夫。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身,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教材,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使学生能更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课初交流评比:
(1)上课伊始,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评论,组内同学互评、校对自学思考题,组长批改,学生用不同颜色笔订正,并进行评比。
建议:课前老师先收集预习作业,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学生预习中的问题或错误就是课堂教学讲授、点拨的落脚点,再对教学作适当的调整。
(2)交流学生共同提出新想法和新问题。(作为每次预习作业中的最后一个自学思考题,要求学生都必须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中质疑答疑:全班梳理各小组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想法,采取学生互动和教师点拨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进行评比。
四、题组训练:以题组的形式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并进行评比。
(1)可以以题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练习后互评。
(2)难度较大的题可小组讨论后完成,必要时全班交流。
(3)基本训练完成后组内互评,组长批改,组内成员帮助订正,理清方法。
五、分享收获:组织学生回顾自学和交流的过程和收获。
六、评比优秀学习小组。教师可根据上述各个环节评选结果,总评出本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