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油茶主要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油茶为山茶科常绿小乔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经济林木,又被称为白花茶、茶子树等。因为其种子可供榨成茶油,因此得名油茶。油茶用途广泛,有着广阔的种植前景。茶油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耐贮藏性较好,是人们认可的优质食用油之一;榨油剩余的茶饼可以作为肥料、农药;果皮可用于制作栲胶 。

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舒城县[舒城,古称舒州,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地处大别山东麓,为半山区县城,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近年来,舒城县**将油茶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林农增收的支柱性产业和主导产业来发展,通过采取多种方法积极引导农户种植油茶,目前舒城县油茶栽植面积达到了 2 万 hm 2 以上,其中成林面积超过 1.1 万 hm 2 ,已经逐步凸显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 2018 年舒城县油茶籽产量约 2 万 t ,茶油产量为 5 600 t ,总产值近 5 亿元。但是,随着舒城县油茶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油茶管理并未跟上,导致油茶林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病虫害发生概率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控制难度也加大。油茶生产中病虫害种类较多,现结合工作实际,对油茶生产中主要病虫害油茶软腐病[结球甘蓝易发病,且发病较重。]、油茶炭疽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所致,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油茶毒蛾和油茶象等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总结。

1 油茶软腐病

1.1 发生特点

油茶软腐病是油茶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类型,又被称为油茶落叶病,发生于我国各油茶产区。油茶软腐病主要对油茶的果实、芽、叶产生危害,刚开始多在叶片尖部、边缘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他部位也有可能发病 。刚发病时,病斑呈现水渍状,形状为圆形或半圆形;在气候潮湿的情况下,病斑迅速蔓延,转为形状不规则[不规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意思。]、无明显边缘的大斑(黄褐色或黄色)。

软腐病发生后期,病斑上散生颗粒状物质,为黄色。油茶发病后,叶肉逐渐腐烂,最后只剩下表皮,发病后 2~3 d 叶片即死亡脱落。有时发病的叶片也可以悬挂在树梢上越冬。嫩叶、幼芽等发生软腐病后很快枯萎、腐烂死亡;果实上发生软腐病后可导致大量落果或裂果,遇高温时病斑裂开,出现纵向、横向的开裂,随后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脱落。果实上发病时,一般 2~4 周即可脱落,一般初始发生时间在 6 月, 7 月逐渐开始落果,落果持续到采收。油茶软腐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主要是温湿度条件)、土壤立地条件和油茶林的郁闭情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在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油茶林中软腐病发生程度重,排水条件不好、管理粗放的油茶林发生软腐病的几率增加。

1.2 防治技术

如果油茶林内密度过大,则应及时进行疏伐和整枝修剪,提高林间通风透光性。冬季将油茶林内发病的叶片、果实等清理干净并集中深埋或焚烧处理,可显著降低越冬的病原菌数量,降低翌年软腐病的发生程度。另外,在排灌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油茶育苗,同时加强健身栽培管理,对油茶软腐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油茶软腐病发生后,可喷洒50% 退菌特[退菌特是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的复配制剂,易溶于氯仿、二硫化碳,微溶于水。]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 3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

2 油茶炭疽病

2.1 发生特点

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陕西南部等地的油茶产区均可发生。发病后可导致油茶树[油茶是我国特有经济树种,也是我国江南低丘陵区最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大量落花、落果、枯梢、枯枝等,严重的可造成整株油茶树死亡。炭疽病发生后可导致油茶减产 10% 以上,严重的减产幅度达到 50% ,严重影响油茶的优质高产。油茶炭疽病一般在油茶的叶片、果实、枝梢上发生,会出现棕褐色或褐色圆斑。刚发病时果实上的病斑较小,为红褐色;之后病斑逐渐增大,颜色加深转为黑褐色或褐色,发病后期病斑上轮生大量的病原菌分生孢子盘。若遇空气湿度大的情况,病斑上会产生颗粒状粉红色分生孢子堆。在发病的果实上一般有若干个病斑,最后病斑扩大连在一起。嫩叶上的病斑为黑褐色,形状一般不规则,在叶片边缘、叶间发病较多,有紫红色边缘的轮纹状不规则细皱纹产生。春季嫩梢发病后多数在基部产生黑褐色或褐色椭圆形病斑。在相对湿度较高、密度中等的油茶林内,如果连季套种高杆作物,则炭疽病发生几率较高 。

2.2 防治技术

选择抗病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的油茶单株进行繁育建园;避免从发病重的区域调入油茶种子,并在播种前进行拌种处理,将种子与 0.2%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按照一定比例拌匀。春季前将发病枝条剪除,如果枝条或发病部位有发病的幼果、花蕾等,可于病部下方 5 cm 处剪断。对于大枝、干上的病斑,可用 0.1% 升汞溶液对病斑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刮刀刮除,并涂抹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保护伤口。在林间抚育的同时,将枝干上的不定芽抹除干净,并将不定芽萌发梢全部剪除。可选择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50%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3 油茶毒蛾

3.1 发生特点

油茶毒蛾又称毛辣虫、油茶毛虫等,在我国油茶各个生产区均可发生。油茶毒蛾的幼虫以叶片为食,如果叶片全部食光也会采食油茶的幼果、树皮等,造成油茶大量落果,降低产量。油茶毒蛾的雌性蛾体长平均为 12 mm 左右,身体为黄褐色;雄蛾个体小于雌蛾,平均体长 7 mm ,身体为黑褐色。卵呈球形,为乳黄色,外面覆盖 1 层黄色茸毛。幼虫平均体长约 15 mm 。油茶毒蛾在舒城地区 1 年发生 2~3 代,以卵于土壤或枯萎落叶中越冬。幼虫的危害症状一般呈聚集状。成虫对光线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产卵部位在油茶树叶片背面的中脉附近。

3.2 防治技术

对于油茶毒蛾幼虫,可在 3 龄之前用 0.2% 阿维菌素2 800 倍液等进行防治;也可以将烟草叶或烟筋、水按照一定比例浸泡 24 h 后,再与生石灰拌合均匀后喷洒防治;也可将肥皂切成片加少量水蒸煮后稀释成 200 倍液浸泡发生虫害的枝叶,杀虫效果非常好。 4 月中下旬选择白僵菌[白僵菌是一种子囊菌类的虫生真菌,主要种类包括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等,常通过无性繁殖生成–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孢子粉进行喷施,可有效防治油茶毒蛾 [4] 。在收获茶籽时通过人工摘除越冬卵,也可有效降低油茶毒蛾发生率。

4 油茶象

4.1 发生特点

油茶象是油茶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对油茶籽实产生危害。油茶象在安徽、福建、四川等省发生较多,其幼虫、成虫均可对茶籽产生危害,以幼虫蛀害危害最大,导致油茶落果,大幅降低产量。油茶象的成虫平均长 10 mm 左右,为黑色;卵呈长椭圆形,为黄白色;幼虫身体平均长 15 mm 左右,大部分为金黄色;蛹长平均为 10 mm 左右,为黄白色。油茶象在舒城县一般 2 年发生 1 代,世代互相叠加。成虫表现出假死性,喜在阴处活动。

4.2 防治技术

选择对虫害抗性较强、熟期偏早或偏晚的油茶品种进行造林,如紫红球等,且不断培育、引进新的油茶抗虫品种。通过冬挖夏铲、适当林粮间作、强化抚育等措施,减少田间油茶象虫口基数,降低其在油茶上的发生率。定期收集林间脱落的果实。在油茶象发生高峰期,将糖醋液放于盆中置于林间,对成虫有很好的诱杀效果。果实采收后可集中堆放于水泥地上,其中的幼虫爬出后会因无法入土而死亡。 6 月温度高、空气湿度大,可在此阶段采取白僵菌生物防治方法杀灭林间油茶象成虫。 4 — 6 月为成虫大发生时期,可在成虫羽化之前用绿色威雷 300 倍液等进行防治。

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