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不打农药的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一般称为农业防治,是相对于化学防治的一种防治方法。是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所采取的农业技术综合措施、通过调整和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以增强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抵抗力,创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虫和杂草[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生长发育或传播的条件,以控制、避免或减轻病、虫、草的危害。对于棉花[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而言,常用的农业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合理作物布局[作物布局亦称“作物配置”。],改善耕作制度[耕作制度亦称“农作制度”。]
合理布局、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保持棉田[拼音miántián解释1.种植棉花的田地。]清洁,降低病虫源数量。棉花合理调控,不旺不衰,健康栽培,能极大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改善农区生态环境,以利天敌的生栖。科学调整作物布局,合理安排耕作制度,达到增益减害的目的。扩大抗病虫的棉花新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棉田生态带种植,达到增益控害的目的。
二、铲埂除蛹
铲埂除蛹是消灭虫源的有效途径,为消灭虫源,减少虫口基数。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措施,也为即将到来的春耕春播工作奠定基础。棉铃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和地老虎[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等虫害喜欢在向阳田埂边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红蜘蛛早春也会在田埂杂草上出蛰繁殖。在棉花播种前后,及时清理田间地头地边的杂草,将田边地埂铲除虚土,培土修埂,能减少棉铃虫、地老虎、红蜘蛛等虫害的发生。
三、铲除杂草
铲除杂草有些害虫在棉花收获后,常常转移到田间及周围杂草上越冬,而到早春,这些杂草又往往成为越冬害虫繁殖危害的“庇护所”和寄主。有关专家曾在棉田周围的杂草上作过调查,每平方米竟有越冬地老虎8~15头,棉红蜘蛛在早春杂草寄主上,百株虫(卵)量高达1194头。因此,冬春结合积肥造肥,铲除田内外杂草,或者在早春对杂草进行喷药处理,是防治越冬害虫的有效措施。
四、棉田深翻
冬季深翻既是棉花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棉铃虫的有效方法。冬耕[冬耕,汉语词汇,拼音为dōng gēng,指在冬季翻松土地的活动。]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抓紧进行,在大地封冻前(冻土层超过5厘米)耕完,以延长风化时间,提高灭虫效果,并有利于多接纳雨雪。耕翻深度一般应在10厘米以上。冬耕越深,灭虫效果越好。
五、棉田冬灌
冬耕后接着冬灌,不仅能沉实、风化土壤,而且能提高越冬蛹的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据中国农科院研究,土壤相对含水量[含水量是岩石实际含水多少的指标,岩石孔隙中所含的水重量(Gw)与干燥岩土重量(Gs)的比值,重量含水量(Wg);岩土含水的体积(Vw)与包括空隙在内的岩土体积(V)的比值,称为体积含水量(Ww)。]在4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35.7%,成虫羽化率为40%;土壤含水量在70%时,棉铃虫蛹死亡率为46.7%,成虫羽化率为33.3%;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蛹的死亡率为100%。另有资料表明,冬耕冬灌的地块,棉铃虫蛹越冬死亡率在80%左右,只耕不灌的地块越冬死亡率为60%~70%,不耕不灌的地块只有30%~40%。
来源:我爱棉花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