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莴笋[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在莴笋进入茎部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hypertrophy)。]期后,一般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水分,才能促进嫩茎迅速肥大,但是在莴笋茎部肥大后期,特别是接近采收期[采收期指中药采收的最佳时间,多用于中药。],由于浇水[浇水,属于园艺学,是种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多,或连降大雨,茎的基部[基部,就是所谓的“形态学下端”,具体到一棵植物来说就是茎与根交界的部分。]往往会出现纵向裂口[裂口,拼音liè kǒu,是指裂成口子、裂开的口子的意思。],由于裂口而引起软腐病和菌核病[菌核病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发生,变黑变褐。
莴笋颈部发生开裂的主要原因:
发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天气或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莴笋接近采收期,嫩茎基部表皮已经硬化,这时遇到降雨或浇水过多,嫩茎内部增长快,产生膨压[质细胞内的水分对细胞壁的压力。],外部已经硬化的表皮向内产生壁压,由于膨压大于壁压,而使嫩茎基部纵向产生裂口,同时又处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适合病原菌的繁殖与蔓延,所以容易发病。这种现象在雨水较多的春莴笋栽培中发生较为普遍。秋莴笋如果前期干旱长势不好,后期突遇降水或人为大量施水也易发生。
预防措施[GB/T 19000—2008/ISO 9000:2005预防措施 preventive action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注1:一个潜在不合格可以有若干个原因。]
莴笋茎部裂开以后,根治比较困难,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
越冬的莴笋翌年返青前期,对肥水管理要以控为主,使叶面积扩大、充实,为茎部肥大积累营养物质作准备。当进入莲座期[莲座期是指在白菜长出八片真叶到开始包心这段时间。],叶数明显增多增大,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莴笋茎部肥大加速,应勤施肥浇水,特别注意增加速效氮肥和钾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或硫酸铵20千克、硫酸钾[硫酸钾,是指—种重要的含硫、钾元素的无氯钾肥。]20千克。
但施肥要少,施得要勤,不可过晚。此时也是需水的关键时期,既不能使土壤干旱,否则,猛一浇水,莴笋茎因迅速吸水膨胀而产生裂口;也不可浇水过多过早,若浇得过多过早,容易使叶片徒长,幼叶生长不健壮。因此,要少浇,浇水要匀,以防莴笋裂口。在接近采收期控制浇水,遇到降雨要及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