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识虫 | 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治

图文识虫 | 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治# 图文识虫 #

斜纹[经线和纬线的交织点在织物表面呈现一定角度的斜纹线的结构形式。]夜蛾[夜蛾指的是夜蛾科(Noctuidae)的一类昆虫。]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1775)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广食性农业害虫,在亚洲、欧洲及非洲均有分布。斜纹夜蛾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危害区多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黄河以北也偶发。它取食的植物很广泛,2006年已知109科389种,包括茄果类、瓜果类、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以及烟草、棉花、玉米、高粱、甘薯、向日葵及果树等,一些新兴经济作物如火龙果、草莓等也成为它的寄主植物。由于产卵量大且集中,农作物常常受害严重,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形态特征

图文识虫 | 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治

卵扁球形,宽大于高,约0.45 mm(宽)×0.35 mm(高),卵表面具网状隆脊(纵脊可达40条)。初产淡绿色,孵化前呈紫黑色。雌虫产卵成堆,叠成3~4层,表面覆盖1层灰黄色鳞毛(图1)。

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

斜纹夜蛾幼虫有6龄,不同条件下有变化,可减少1龄或增加1~2龄。1龄幼虫体长可达2.5 mm,体通常淡黄绿色,头及前胸盾黑色,并具暗褐色毛瘤,第1腹节两侧具锈褐色毛瘤(图2)。

2龄幼虫体长可达8 mm,头及前胸盾颜色变浅,第1腹节两侧的锈褐色毛瘤变得更明显(图3)。

3龄幼虫体长9~20 mm,第1腹节两侧的黑斑变大,甚至相连(图3)。

4~6龄幼虫形态相近。6龄幼虫体长38~51 mm,体色多变,常常因寄主、虫口密度等而不同。头部红棕色至黑褐色,**可见V形浅色纹。中、后胸亚背线上各具1小块黄白斑,中胸至腹部第 9节在亚背线上各具三角形黑斑1个,其中以腹部第1和第8腹节的黑斑为最大,其余黑斑及第8腹节黑斑可减退或消失(图4)。

体长15~20 mm,红褐至暗褐色;腹部第4~7节背面前缘及第5~7节腹面前缘密布圆形小刻点;气门黑褐色,呈椭圆形,明显隆起;腹末有1对臀刺,基部较粗,向端部逐渐变细。化蛹在茧内,为较薄的丝状茧,其外粘有土粒等(图5)。

成虫

翅展33~42 mm。体灰褐色。前翅颜色、斑纹有变化,黄褐色至灰黑色,前缘近中部至后缘具1条较宽的灰白色斜纹,雄虫常常更粗大;前翅常有水红色至紫红色闪光。后翅白色,翅脉灰棕色,前缘及外缘略呈烟色(图6)。

图文识虫 | 斜纹夜蛾的识别与防治2

危害特点

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在叶片背面群集啃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在叶片上形成不规则的透明斑,呈网纹状。幼虫有假死性,遇到惊扰后,四散爬离,或吐丝下坠落地。3龄后分散蚕食植物叶片、嫩茎,造成叶片缺刻、孔洞、残缺不堪,甚至将植株吃成光秆,也可取食花蕾、花等。

5龄幼虫以后食量骤增,是暴食阶段,5龄和6龄的食量占整个幼虫的88%以上,如取食甘薯叶的为92.1%、取食空心菜叶的为88.97%。在甘蓝、大白菜等植物上,幼虫还可钻入叶球,取食心叶,或蛀食茄果类的果实,且排泄的粪便可引起植株腐烂。

有时发生量大,幼虫吃光一块田后,可成群迁移到周边田块继续危害。在莲藕上危害的幼虫可游水至陆地继续危害或化蛹。

防治方法

斜纹夜蛾具有迁飞性,对于长江以北地区第1代的成虫多是从南方迁飞而来,卵块所含的卵量较大,且常明显可见;幼虫1~3龄食量少,群集生活;成虫具趋光性,喜爱糖醋液,雄蛾对性诱剂趋性较强。

农业防治

蔬菜地合理布局,抑制虫源,要尽量避免斜纹夜蛾嗜好作物(如十字花科)连作。结合田间农事操作,人工摘除卵块及群集的幼虫。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性,在成虫发生期,用灯光(杀虫灯、黑光灯等)和糖醋液(糖:醋:水=3:1:6,质量比,加少量90%晶体敌百虫)诱杀,或者在糖醋液的盆上加挂性诱剂诱杀,效果显著。

生物防治

保护田间众多的自然天敌,或释放天敌,如幼虫期的蠋蝽(Arma chinensis),卵期的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等;用20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颗粒剂12 000~15 000液喷雾防治幼虫(最好3龄前幼虫,宜睛天的早晚或阴天喷雾);水盆(或糖醋液盆)上悬挂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杀雄蛾。

化学防治

可用5%虱螨脲乳油1 000~1 500倍液、5%氟啶脲乳油2 000倍液、20% 除虫脲乳油2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且在3龄幼虫之前防治效果最佳。使用时须严格按照农药的说明执行。

END

来源:“蔬菜十”微信公众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