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小浆果生产中,栽培最普遍,产量居首位。草莓以其丰富的营养、重要的保健作用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倍受消费者和种植者的青睐,被誉为“水果皇后”。
近年来,草莓作为特种经济作物在全国发展迅速,在草莓主产区已成为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栽培方式也由过去的单一露地栽培,发展为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及温室大棚等多种反季节栽培方式。
但由于重茬地增多,草莓各类病害日趋加重。草莓植株生长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株高下降,叶片数减少,生育期延迟,产量及品质急剧下降,同时根系[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总称。]抗病力降低,导致根部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且逐年加重,重茬问题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瓶颈,严重制约草莓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其中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是草莓根部主要病害之一,也是重茬系列问题中最让种植户头痛的难题之一,新病区一般减产30%-50%,发生 2-3年的老病区严重时可造成成园死苗绝收,因此掌握草莓根腐病在生产中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技术方案是减少该病害的关键。
一、草莓根腐病发生的原因
草莓根腐病是由于连作[连作就是由若干部分组成,内容有连续性的作品。]引起的常见毁灭性土传病害。它的形成和加重发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或孤立的,而是20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的结果,是草莓——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系统内部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结果的外观表现,主要是由于作物所处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平衡关系被破坏而造成的。简单来说,就是土壤里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种类、数量及养分异常是草莓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由于过量施肥,设施栽培土壤水分蒸发快,没有自然降雨的淋洗,加上土壤矿化度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和酸化现象非常严重。有研究机构发现:连作草莓病株[词语病株拼音bìngzhū 注音ㄅㄧㄥˋㄓㄨ引证解释发生病害的植株。]根区[ …]土壤水溶性盐分含量较建康植株提高了50.6%-156.5%,有机质和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健康植株分别下降了22.2%-27.5%,15.3%-17.6%及10.9%-37.9%。这说明草莓连作土壤呈酸化趋势,使得硝态氮含量增加,而有机质、速效磷、有效锌、有效铁等养分出现耗竭缺失,造成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质量退化,影响草莓养分吸收而无法正常生长。
1.2 自毒物质积累
作物自毒作用是指:作物通过淋溶、残体腐解、根系分泌等途径,向土壤环境释放一些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自身生长,加重根腐病的发生。也有一些分泌物虽无自毒作用,但可协同病虫害的发生,增加病原真菌[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数量,从而提高土壤真菌毒素含量,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间接加重根腐病的发生。比如连作草莓根系分泌的酚类物质、酚酸类物质对下茬草莓根系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造成根系孱弱,无法正常吸收营养,易被病菌侵染,加大根腐病发生机率。
1.3 根际微生物生态失衡
我们通过对健康植株根区和病株根区土壤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病株根表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降低了3%-50%,微生物群落结构趋向“真菌型”发展,细菌、真菌种类与数量均下降。病健株根区、根表优势真菌种类、数量及比例差异明显,其中健株以具较强拮抗性的青霉及土曲霉为主,而病株则以枝孢霉和大双孢柱孢等对草莓根系具有强烈侵染致病作用的有害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为主。
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说明: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草莓根际微生物群落不平衡密切相关,特别是病原菌数量的增加,导致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比例失调,是根腐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多数病原真菌的孢子、孢子囊在没有寄主时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仍具侵染性,因此而造成草莓根腐病具有持久性发生的特点。
二、草莓根腐病的种类及症状特点
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综合性根部病害,受害部位包括根系、根冠等。目前,就我国各草莓主产区而言,危害最严重的2种根腐病是黑根腐病和红中柱根腐病。
2.1 黑根腐病
黑根腐病的病株矮小,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图1)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株势弱且坐果率低,易早衰,又俗称“死秧”。
图1,根系暗褐色,外围黑,中柱颜色正常
2.2 红心中柱根腐病
红中柱根腐病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5毫米以内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质部坏死。后期老根呈“鼠尾”状(图2),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 (图3)此外,茎多变为褐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呈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易早衰,枯萎迅速。
图2,鼠尾状根系
图3,内部暗红色中柱,外围正常
三、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关于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抗性品种培育、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化学药剂 (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等)来防治病虫、杂草和鼠类的危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不同的防治方法各有特点,比如抗性品种的培育,周期长、难度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通过传统的化学药剂熏蒸,效果可以,但是会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和农药残留等等。
3.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目前仍然是我国防治根腐病的主要方法。以往人们会用溴甲烷进行熏蒸,但是对环境危害大,农药残留严重,已经被禁用。
目前虽然无针对草莓根腐病的药剂进行登记,但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 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每隔8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有发现病株时可采用药剂淋根的方式,或拔除后对土壤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3.2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主要包括合理轮作和间作、物理消毒、增施有机肥。
(1)轮作与间作是缓解草莓根腐病的重要措施
比如羽衣甘蓝、甜玉米、黑麦轮作可提高连作草莓产量,减轻连作障碍效应。草莓、西兰花轮作可以促进草莓生长,提高产量。十字花科植物芥菜与草莓轮作或作为绿肥作物,对草莓具有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的作用。
我国南方草莓—水稻水旱轮作可提高土壤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草莓产量及效益。但不同轮作或间作作物的缓解效应差异较大,而且受集约化农业,各地气候及耕作习惯的影响,有效轮作作物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推广难度比较大。
(2)土壤物理消毒
太阳能消毒技术是在高温季节通过较长时间覆盖透明塑料薄膜来提高土壤温度,以杀死土壤中包括病原菌在内的许多有害生物,也称为闷棚。该方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生态友好。此外也有客土法、人工基质等消毒方法,但是工作量大,成本高,局限性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根腐病。
(3)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措施,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善微生态环境,防治草莓根腐病。土壤施入家禽粪便与牛粪可有效降低草莓根腐病发生率,提高产量。土壤施用蚯蚓粪使草莓叶面积增加37%,开花数提高了40%,匍匐茎数量增加36%,商品果产量提高35%。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增加是促进营养物质利用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可产生植物代谢调节物质,建立植物对病原菌和线虫的抵抗能力,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3.3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对病原物的各种不利作用,来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和削弱其致病性,有益微生物还能诱导或增强植物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活化土壤养分,产生植物激素,通过改变植物和病原物的相互关系抑制病害发生,而且对环境友好。
综上,目前化学防治已经无法有效控制草莓连作障碍,而且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长期来看不利草莓安全稳定生产。农业防治有一定效果,但是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在生产中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生物防治是最有前途的防治方法,具有安全、环保、持久、经济的特点,但存在防效不稳定的缺点。
3.4介绍一种防治根腐病最有效的方法,微生物菌剂+硅肥
现在有不少科研院所将精力都集中在探索利用植物病健株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法,快速筛选高效广谱且有实际防病促生作用生防微生物。其中,硅肥和微生物活菌剂一起使用,效果较好。
施用硅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主要是由于硅聚集在作物表面,能够对病原菌形成一层物理机械屏障,从而限制真菌孢子萌发、吸器形成和菌丝生长,阻碍病原菌侵染寄主细胞。此外,硅可诱导过**物酶和多酚**酶,合成木质素和植保素等物质,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硅能减轻草莓叶片的盐害程度,使植株保持一定的新根发生能力,提高SOD的活性,减轻了活性氧及自由基对草莓叶片的毒害作用。此外,硅肥碱性,能够提高根际土壤pH,抑制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生长。
因此,建议大家在防治草莓根腐病时,可以从恢复草莓根区、根表微生物平衡着手,施用微生物菌剂如八佰力等(市场正规微生物活菌剂都可以),增加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减少土壤真菌数量。同时配合施用硅肥,有效提高菌剂在草莓根区土壤的定殖数量。
农资通原创,严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