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烂蔓子的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较根部病害易发现,但由于有些病害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难辨认、发病位置特殊等原因导致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困难。下面咱们来看看这些病害发病特征有哪些,防治这些病害有哪些误区,然后提出病害防治方案。
一、西瓜蔓枯病
【发病症状】
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均可发病,主要为害瓜蔓、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和果实,引起叶、蔓枯死[枯死,读作kū sǐ,汉语词语,意思是枯萎而死或指死亡。]和果实腐烂。成株发病多见于茎蔓基部分枝处,病斑初为水渍状,表皮淡黄色,后变灰色到深灰色,其上密生小黑粒点,发病后期病部溢出琥珀色胶状物(俗称流黄水),干后为赤褐色小硬块,表皮纵裂脱落,潮湿时表皮腐烂,露出维管束[维管束是指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成束状排列形成的结构。],呈麻丝状。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形或半圆形黄褐色至深褐色大病斑,多具或明或隐的轮纹,其上产生小黑粒点,病斑易干枯破碎。
【发病规律】
该病病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该病的发生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和栽培管理有关。病菌侵染为害的温度范围为5-35 ℃,最适温度为25℃。酸性土壤(pH 4-6)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病菌发育的适宜相对湿度为80%-92%,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此病发生的主导因素。该病是一种可积累流行的土传、种传病害,连作田发病较重。
【防治重点】
西瓜枯萎病[枯萎病( blight )亦称疫病。]和蔓枯病是西瓜的两种重要病害,分布普遍,发生严重,常因症状相似而不易辨别,造成防治混乱,影响防治效果。
1、症状识别:枯萎病和蔓枯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都可造成病茎干缩、萎蔫[萎蔫,汉语词汇,指的是植物失水,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紧张所表现的症状。]、干枯、最终枯死。
2、枯萎病识别要点:发病初期气温高时,从下部叶片开始,似失水萎蔫,傍晚逐渐恢复,次日午间又表现萎蔫,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生,如此反复数次,发病快的植株一般2-3天便全株枯死,不再恢复,发病慢的5-7天也会凋萎死亡。枯萎植株表皮粗糙,常有纵裂、变裼、潮湿条件下裂口处有红色树状胶状物流出。剖视病根及病茎,维管束呈黄褐色,这是田间鉴定枯萎病的主要依据。
3、蔓枯病识别要点:主要侵染茎蔓,也侵染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黑斑,病斑上生小黑点[小黑点,英文名称pore,是太阳上的没有半影的孤立小黑子。],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及全叶,致叶片变黑而枯死,瓜蔓染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整齐形病斑,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的,病斑绕茎及分杈处。果实染病,初产生水渍状病斑,后**变为褐色枯死斑,呈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稍黑后腐烂,病蔓的维管束不变。
【防治方案】蔓枯病属于土传病害。因此防瓜类蔬菜蔓枯病,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即用多菌灵混福美双各0.3%拌种催芽,或用30%苯噻氰(倍生)1000倍液浸种6小时后催芽播种。防治蔓枯病的方法很多,可用烟熏,也可喷雾防治。秋冬季节棚内湿度大时可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蒸。药剂防治可使用“三百”,即40%百可得12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或25%使百克1000倍液。或用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混加咯菌腈1500倍液喷雾防治。
【声明】仅供参考,实际操作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咨询当地有经验的农技专家!本文来自互联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zzny1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