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云草[吹云草,为远志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
来源产地
为远志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于海拔600-1450m的湿润草地上。
分布于中南、西南和江西、福建等地。
别名吹魂草、公儿草、一碗泡、川风、过路蛇、小腻药、细黄药。
【原形态】
齿果草 一年生草本。根纤细,芳香。茎高5-20cm,直立,多分枝,细弱,无毛,具狭翅。单叶互生;叶柄长1.5-2mm;叶膜质,心形至卵状三角形[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长5-16mm,宽3-12mm,先端钝或具突尖,基部[基部,就是所谓的“形态学下端”,具体到一棵植物来说就是茎与根交界的部分。]多少心形,全缘或微波状,无毛;基出3脉。花两性,穗状花序顶生,多数,长1-6cm,上部稠密,下部较流。
花极小[亦称“最小”。],长约2-3mm,无花梗;小苞片极小,早落;萼片5,极小,线状钻形,基部连合,宿存;花瓣3,淡红色,侧生花瓣较龙骨瓣短,长约2.5mm,基部与花丝鞘贴生,龙骨瓣舟状,长达3mm,顶端无鸡冠状附属物;雄蕊4,长约2mm,花丝几乎全部合生成鞘,被珠丝状毛,花药合生成块状;子房侧扁,肾形[肾形:叶片基部凹入成钝形,叶端钝圆,横向较宽,似肾形,称为肾形叶。],直径约1mm,边缘具长三角状齿,2室,花柱长约2.5mm,光滑,柱头微裂。蒴果极小,绿色,肾形,长约1mm,宽约2mm,两侧边缘具2裂弯曲、三角状尖齿。种子2颗,圆卵形,边缘具三角形裂齿,亮黑色,无种阜。花期8月,果期9月。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微辛,平。
解毒[解毒 中医名词。]消肿,散瘀[散瘀 ,是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消散瘀肿。]止痛[止痛对于减轻痛苦,保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服用止痛片和镇静药是止痛的最成功方法,其它止痛方法有: 松弛疗法 松弛疗法可止痛,学习应用松弛疗法使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这不仅是缓解疼痛、防止疼痛加剧的好方法,而且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对有效地消除焦虑,帮助病人改善睡眠质量,充分休息,尽快恢复体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于痈疮肿毒,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跌打损伤包括刀*、跌仆、殴打、闪挫、刺伤、擦伤、运动损伤等,伤处多有疼痛、肿胀、出血或骨折、脱臼等,也包括一些内脏损伤。]。
《中药大辞典》
辛,温,麻辣,有小毒。”
解毒,止痛,去翳。治无名肿毒[无名肿毒骤然于体表局部发生红肿的一种病症,因无适当名称,故名。],牙痛,眼生白膜。
《中华本草》
味微辛;性平
归心;肝经
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痈肿疮疡;无名肿毒;喉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牙痛
【用法用量】
外用:煎汤,3-10g。外用:适量,捣敷;煎汤含漱或熏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