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常见的病害有什么症状?

西葫芦[西葫芦(学名:Cucurbita pepo L. ),别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属葫芦科,别名搅瓜,西葫芦以嫩果供食,营养丰富,上市早,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喜欢,但不处理好西葫芦也会有很多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你知道吗?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哪些?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什么症状。
西葫芦常见的病害:
西葫芦病毒病、西葫芦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西葫芦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西葫芦霜霉病[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西葫芦镰刀菌果腐病等都是西葫芦常见的病害,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什么症状

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常见的病害有什么症状?

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常见的病害有什么症状?

西葫芦病毒病:西葫芦病害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花叶型,病叶的症状为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上呈现黄绿相间的花斑,叶面[叶面指植物叶的表面,叶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有效渠道之一,因其暴露在大气中,构成特定的微生物生境,为各种附生性微生物提供了聚集场所。]凹凸不平,新生叶片畸形,茎蔓的前端节间短缩。另一种是蕨叶形,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皱缩、扭曲,新生叶片狭长,呈鸡爪状或线状。第三种为混合型,表现为兼有花叶、蕨叶两种病症,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植株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花发育不好,难以坐瓜。即使坐瓜,长成的瓜也较小,瓜面有瘤状突起,失去食用价值。病毒主要通过种子传播,蚜虫和守瓜等昆虫传毒和汁液接触传染,高温、干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西葫芦常见的病害有哪些?常见的病害有什么症状?2

西葫芦灰霉病:灰霉病是西葫芦棚室栽培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达80%以上,甚至毁棚主要为害幼瓜。病菌先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入,逐渐变软腐烂,并生长出灰褐色的霉层,病部逐渐向幼果发展,受害部位先变软腐烂,表面密生灰绿色霉层,果实萎缩、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发病组织如果落在叶片或茎蔓上,会引起茎蔓或叶片发病。叶片上病斑为不规则形,**有褐色的轮纹,湿度大时[在中国古代,大时就是时辰。]出现灰色霉层。茎蔓发病时出现灰白色的病斑,绕茎一周后可造成茎蔓折断。该病在植株衰弱,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
西葫芦白粉病:以春、秋两季发生最为普遍。苗期至收获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淡黄色小点,后在叶面或叶背及幼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逐渐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晰的连片白粉,严重的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色的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在病斑上生出成堆的黄褐色小粒点,以后小粒点变黑。受害叶多枯黄、死亡。高温干旱与高湿条件交替出现,易流行。
西葫芦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的背面产生水渍状的小点,叶面上的病斑为浅黄色。病斑沿叶脉发展,形成多角形[解释:1.]病斑,清晨叶面上有结露或吐水时,病斑呈水渍状,后期病斑变成浅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斑。在连续降雨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或融合成大斑块,致使叶片上卷或干枯,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有时仅剩下生长点附近几片绿叶。温暖湿度时有利于发病。
西葫芦镰刀菌果腐病:果腐病是西葫芦的一种见病害。主要为害成熟的果实。发病初期,果实上出现褐色至深褐色的水浸状病斑,病斑大小1.5~3厘米,深约1.5厘米。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向内扩展,引起腐烂,病组织白色或玫瑰色,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的霉状物。高温多雨季节,或湿度大时,发病重。发病后,可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药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喜欢就请点在看与转发到您的群里或朋友圈

寿光云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