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甘蔗[甘蔗是甘蔗属(Saccharum)的总称。]别称甜杆、糖蔗、果蔗等,禾本科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植物。甘蔗中富含糖、纤维素、维生素、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甘蔗按用途分可分为果蔗和糖蔗,果蔗含糖适中、水分充足、纤维较少,鲜食生津解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糖蔗含糖量较高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之一,我国80%以上的糖来源于糖蔗。甘蔗原产于印度(有争议),约在秦朝前后传入我国,国内初期虽甘蔗制糖技术不成熟,但甘蔗所制之糖甜度远优于淀粉饴糖,算是贵族糖料,唐宋时期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且甘蔗制糖技术已较为成熟,冰糖、白砂糖等均是这个时期被制作出来,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制糖技术,我国均处于世界前列。
近现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糖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已近2000万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是当地最为重要基础农作物之一。对于依农这个嗜糖的人来说,甘蔗的地位尤甚。甘蔗是一种亩产较高的作物,高产的品种亩单产可达8-9吨,但是近年来随着投入成本的增加,甘蔗的收购价格却没有明显的上涨,再加之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困扰,蔗农朋友们的收益并不是多好。
价格没有明显上涨,但至少能保证有收益,若是病虫害严重,则就危害甚重了。甘蔗种植生产过程中所遇的病虫害较多,其中我们今天要聊得甘蔗赤腐病[赤腐病,属于真菌病,分布最广。]算是危害较大、覆盖产区较广、逐年发生日趋严重的一种病害。提起甘蔗赤腐病,多数蔗农朋友们都或多或少亲身经历过它的危害,对于消费者而言“赤腐病”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有毒红心甘蔗”却几乎人尽皆知,赤腐病就是导致甘蔗“红心”的原因之一,尽管早有专家辟谣患有赤腐病的甘蔗不会对人体有害,但还是少有人愿意购买食用,因此对果蔗的销售影响较大。甘蔗赤腐病被发现已近百年,各国的农业专家也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但是简单用药[用药出自《吕氏春秋·荡兵》,解释:指下药,使用药物。]成效不佳,一些受危害较大甘蔗主产国甚至把该病叫做“甘蔗癌症”。甘蔗赤腐病在我国各产区也均有发生,且由于粗放的种植管理模式,危害日趋严重,病害发生后,减产、降品、严重影响蔗农收益。今天依农就带大家详细的了解一下甘蔗赤腐病,并总结“三步走[“三步走”是***在1987年4月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1987年10月,*的十三大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的防治措施,帮助蔗农朋友最大程度的防治甘蔗赤腐病。
深入了解甘蔗赤腐病
一、病原[病原,指病因。]简介
病原为镰孢炭疽菌又称甘蔗赤腐病菌,真菌性病原,病原易变异(这些是目前没有明显或长时抗赤腐病甘蔗品种的原因之一),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可直接侵染甘蔗叶、茎、根,侵入后现病迅速,病情发展较快。外界环境温度范围在10℃-40℃时具有活性和侵染性,25℃-32℃时且外界环境湿度较大时病原菌的活性和侵染扩繁能力最强,当温度低于8℃时病原菌可在土壤或病株种休眠,成为来年的初侵染原,病原菌成熟后可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孢子可通过风雨、害虫、人为等方式传播,此外病原菌对土壤PH值的适应性较强,甘蔗生长耐适范围内均可存活。
二、侵染特性
初侵染:当蔗田土壤中、蔗种中含有甘蔗赤腐病病原时,当外界环境适宜时,病原会在甘蔗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内发育扩繁,并逐步蔓延至植株各处,蔓延速度与病原基数、病原致病力、植株健壮程度、外界环境条件有关。最先现病的位置为叶片,叶片现病后期,病原向外分生孢子,成为当季再侵染原。再侵染:当病株叶片初分生孢子后,病原可依靠风雨、害虫等方式传播再侵染,病原可侵染未现病的健康植株,扩大田间发病范围,也可侵染已现病的植株,加重病株病情。然后携病、再侵染、残留病原最终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侵染模式,病原越积越多,病情日趋严重,病株率逐年提升。
三、病征表现
叶:初期现病时,甘蔗叶片上出现不规则的褐红色小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条状褐红色病斑,发病后期,病斑处有深褐色或黑色小点萌生(病原分生孢子),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叶片枯萎脱落。茎:初期现病时,在甘蔗茎外部不表现任何病征,甘蔗内部维管束初有密集的红色小病斑出现,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呈褐红色,并向周围扩展(上下左右),发病后期横切病茎会发现圆环状或圆形褐红色病变,纵切病茎会发现较长的褐红色病斑,病情严重的整茎内部几乎全部发生红褐色病变。发病后期,蔗茎外部表现出皱缩、粗糙等病症,病情严重时,甘蔗内部组织萎缩,叶片枯萎最终导致植株死亡。根:茎叶变现病征后,挖开甘蔗根会发现,较为粗壮的根系又褐色病变,毛细根减少,根系萎缩等病症。
四、易病规律
1、重茬种植、宿根种植的甘蔗园区易发生甘蔗赤腐病。
2、使用携带病原的甘蔗种段、土壤携毒时易发生甘蔗赤腐病。
3、风雨频繁,土壤、空气湿度较大时易发生甘蔗赤腐病。
4、 虫害严重(尤其是甘蔗螟虫),甘蔗机械伤口较多时易发生甘蔗赤腐病。
5、甘蔗植株弱势、田间管理不当易发生甘蔗赤腐病。
6、出苗时间较长易发生甘蔗赤腐病。
防治甘蔗赤腐病要做到“保证一前提,合理三步走”
一、保证一前提“精细管理培育壮株”
精细管理培育壮株不仅是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保障,还是降低甘蔗赤腐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的前提,因此谈防病先要保前提,有病防病没病提产。从农业防治上最大程度的避免各种易病情况的发生,精细管理培育壮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障良好的土壤情况,提供适合甘蔗生长富含有机质、透水透气性好、疏松的土壤环境。
2、保障合理的肥料供给,地肥期增施发酵腐熟好的有机肥,在甘蔗苗期、分蘖期、茎秆快速生长期等需肥关键期,合理、适量、适时、适品类、适方法的进行补肥。
3、保障生长周期内的水分控制,干旱需水期能补水灌溉,雨季水涝期能及时排涝。
4、保障精细的田间管理,做好选优种,适时定植,合理密植,分次培土,适度中耕,及时除草,合理疏叶等一切对植株健壮生长的利好管理措施。
二、合理防治三步走
1、控制病原基数
优选良种及药剂处理:栽培种植时一定要选取抗病性强、高产的优质品种,做到不用病园种,种段除两端切口外尽量避免其它机械伤痕。种植前可用40℃以上的温水浸种10-20分钟,并在端口处涂抹防虫杀菌药剂,可有效降低病原基数,促使甘蔗提前出苗,降低甘蔗赤腐病的发生概率。改良土壤及清园处理:对于病株率在50%以上的病园,最好换茬种植。对于病情不严重的园区,要做好土壤改良和清园处理,土壤改良时先做好物理措施,比如增施有机肥、机械松土等提高土壤肥力保障其疏松透水性;然后进行药剂处理,药剂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杀虫、灭赤腐病病原。对于病情较轻的园区,在甘蔗沟内撒施少量生石灰有较好的防虫灭病原的效果。另外不论是在甘蔗生长周期内,还是在甘蔗收获后,都要及时的做好清园工作。生长周期内发现赤腐病现病病叶要及时清除销毁,降低再侵染的病原基数,甘蔗收获后,最好将园内枯枝烂叶、病株全部清除。
2、切断传播途径
对于甘蔗赤腐病主要传播途径风雨传播,风雨是我们人力不可控的,因此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即降低赤腐病病原的侵染机会来切断传播途径,从易病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出,降低甘蔗植株的机械伤口及能降低病原的侵染机会,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积极防御虫害:可对甘蔗植株造成机械伤口的虫害主要有甘蔗螟虫、甘蔗天牛、甘蔗金龟子、甘蔗棉蚜等,防治害虫时首先要了解害虫的高发时间、害虫的危害习性以及害虫的弱点。在害虫基数较少时提前用药防治,在虫害基数较大时要注意连续用药和复配用药。还要结合害虫特性,采用诱杀、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全面降低害虫的危害,避免甘蔗赤腐病因虫传播、因虫害机械伤口高发。避免农械操作产生机械伤口:蔗农朋友们在农事操作时一定要减少甘蔗植株机械伤口的发生,对于不得不产生机械伤口的情况要注意把握时间,比如不要在阴雨天气劈叶,对于宿根栽培的采收后要注意物理和药剂清园。全方位的降低因人为而对植株产生的机械伤口,预防甘蔗赤腐病的发生。
3、科学用药
雨后高发预防用药:雨后是甘蔗赤腐病的高发时期,要及时用药预防(发生过赤腐病的病园),药剂可选1000倍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800倍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全园喷施,病情严重的园区可连续用药两次。叶部现病及时用药:甘蔗赤腐病在发病后期,用药防效较差,因此在甘蔗叶片初期现病时要及时用药(先除病叶)。药剂可选1200倍10%的苯醚甲环唑或800别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00倍45%的咪鲜胺水乳剂或1500倍43%的戊唑醇悬浮剂,全园喷施,注意交叉用药、复配用药,并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
以上就是依农总结的甘蔗赤腐病的病原特性、病征表现、易病规律以及“保证一前提,合理防治三步走”的防治措施,希望对蔗农朋友们有所帮助。甘蔗赤腐病危害范围较广,所谓的“难防难治”是由于一天天的恶性积累而造成的,想要防治它,就必需从种植管理出发,从一点一滴进行改善,最终彻底杜绝甘蔗赤腐病的发生。甘蔗种植面积大,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是蔗产区农民朋友的收入保障,不讲大是大非,愿农民朋友们精细种植,提品、增产、防好病虫害,赚鼓自己的腰包。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