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醚菌酯和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哪个效果好?
戊唑醇为三唑[三唑指的是一种白色针状晶体,工业品为浅黄色或褐色针状晶体,吸水性强的化学物质。]类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适用药,在发病初期施用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防效。由于三唑酮[三唑酮属于低毒性杀菌剂。]在生产上应用多年,小麦白粉病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对该药的抗药性[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不断上升,导致防效下降。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与三唑酮存在交互抗性[抵抗能力,植物的抗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在白粉病病菌抗性强的地区施用防效也不好。醚菌酯为甲氧基[甲氧基,甲醇分子中去掉羟基上的氢**后,剩下的一价基团,是最简单的一种烷氧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及其同系物的酯类的总称。]类杀菌剂,与三唑酮、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不存在交互抗性,对对三唑酮产生较高抗性的白粉病菌株高效。但该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阻断呼吸链末端的电子传递,干扰能量代谢起作用,与三唑类药一样都是单位点杀菌剂,因而很容易导致白粉病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生产上应注意将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以延缓小麦白粉病病菌抗药性产生。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小麦专化型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靠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助气流传播到小麦叶片上,在15-20℃、空气湿度大于70%的条件下可迅速繁殖扩散,从而引起白粉病的大爆发。实践证明,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常规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效将直线下降。
白粉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病菌侵染小麦植株后。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危害茎秆、叶鞘和穗颈等。发病初期病部可见黄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病点逐渐发展为病斑,呈椭圆形或圆形,表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展至中期呈白灰色,后期呈浅褐色,并产生闭囊壳。小麦白粉病一般叶片下部比上部严重,叶片正面比背面病斑多,病斑多时可聚合成片,引起叶片枯死、植株早衰、分蘖数和成穗率减少,千粒重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白粉病的发病原因
白粉病的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关。小麦白粉病可以发生的温度范围为0~25℃,最适温度为15~20℃,10℃以下发生缓慢,25℃以上病害发生受到抑制。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时易流行危害。小麦播种过早、群体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是春季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主要措施。选择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单独组织防治,压低病情发生基数,减缓病害发展,时间可在3月底4月初,主防纹枯病,白粉病,间隔7-10天再用药一次,根据两种病害的发生、发展,确定首次用药时间,4月下旬5月上旬在主防小麦赤霉病时加入防白粉病的药种,控制白粉病的进一步扩展。
防治小麦白粉病,用啥药防治最有效呢?
目前市场上防治白粉病的有效治疗药剂主要有:杂环类(乙嘧酚[乙嘧酚的化学名称是5-丁基-2-乙基氨基-4-羟基-6-甲基嘧啶,分子式是C11H19N3O,分子量是209.3。]、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脂等)。
1、杂环类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防治效果很好,但抗性产生太快。
2、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药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在小麦白粉病未发生或发生初期,可以选用这类药防治。目前很多地区的小麦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已经产生较强的抗性,不建议选择,对己唑醇、戊唑醇等的抗性也在逐年增强,需要逐年增加用量才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另外三唑类杀菌剂还容易产生交互抗性,使病菌抗药性水平不断上升。在白粉病病菌对三唑类产生抗性的地区,如果防治效果不理想,可以换用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脂等药,以延缓病菌抗药性水平上升。
3、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脂等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近几年小麦白粉病重发的年份,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保产效果显著。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机理独特,是病菌细胞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干扰细胞能量供应,使病菌死亡。杀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渗透性强,持效期长。对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药产生抗性的菌株,用这药也能将其有效杀灭。小麦白粉病病情快速上升,用三唑类药防治不住时,宜换用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脂等药防治,或者将其与三唑类药混用,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更为稳定。
用药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宜在发病初期用药,错过防治适期用药防效会下降。不过在小麦白粉病迅速扩展上升期,用三唑类药控制不住病情时,选用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脂及其混配剂防治,仍有明显的铲除与治疗效果,视病害控制效果间隔10天再用1次药。注意轮换用药。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轮换使用,以降低或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云众地服务宗旨:一个有态度、专注三农领域的农业自媒体,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的难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