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莴笋(学名:Lactuca sativa L.var. angustanaIrish.)又称莴苣,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其嫩叶、茎都是可食用部分,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现在莴笋的市场需求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种植莴笋的时候,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应该怎么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1、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片上出现黄绿色病斑,后病斑扩大为不规则状,并在叶片背面生白色霉状物,后期叶片直接枯萎。
防治方法[(1) [method;way;means] (2) 古指量度方形的法则 (3) 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方法的含义较广泛,一般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fangfa
]:加强栽培管理,通过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及时清沟[清沟,即冻结的河道中的一段没有冻结的河段。]排渍,能够有效减少病源,增施速效磷钾肥,促进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生长健壮。
2、菌核病[菌核病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该病主要危害茎基部,首先出现水渍[水渍指因水导致的沾染。]状病斑,迅速向茎上部,叶柄[叶柄(petiole)是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通常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扩展,并出现软腐和白色霉状物,后期变为黑色。会导致莴笋的叶片迅速萎焉死亡。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并选择苗龄6~8叶期带*定植。可用营养钵或营养*块育苗,带*移栽,提高成苗率和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还可以使用杀菌药剂进行拌*,能够有效提高莴笋抗病能力。
3、软腐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初成水渍状,外叶晴天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后期叶片、叶柄、茎基部组织腐烂,充满白色和黄褐色[ 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粘稠物,臭气四溢。连作及低洼地发病重。一般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注意雨后或灌溉后及时清沟排渍。结合防病增施0.2%磷酸二氢钾、硼肥等叶面喷施,提高植株抗逆性。能够起到防治病害的作用。
4、灰霉病
发病后会出现水渍状病斑,并出现灰色霉层,病斑会不断扩大,最终呈黄褐色。并腐烂变质。
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加强田间通风,降低湿度,防治叶面结露,充分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
以上就是关于莴笋常见病虫害防治的全部介绍,如果农民朋友想要种植出高产的莴笋,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做好田间管理,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