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情 促生产,百名专家在行动 | 防治要抓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战疫情 促生产,百名专家在行动 | 防治要抓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葫芦科(拉丁语学名:Cucurbitaceae)是植物界中的一个科,其中包括黄瓜、南瓜、丝瓜、西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植物上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主要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被列为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在国外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日本、泰国、以色列、伊朗、匈牙利、希腊。国内主要分布新疆、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市。一般田块发病率在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是检疫性病害。

战疫情 促生产,百名专家在行动 | 防治要抓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目前正值大棚西瓜、甜瓜育苗期,也是预防的关键时期。为此,针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症状识别与防控,国家大宗蔬菜[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植物)。]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陕西(Shaanxi),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之一,省会古都西安。]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症状特征

叶片和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均可感染。叶片上病斑较小,暗棕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发展。果实上症状因品种而异,开花后14~21d果实容易感染。典型的病症是果实朝上的表皮,先出现直径仅几毫米的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为不规则的较大的橄榄色水渍状斑块,病斑边缘不规则,颜色加深,7~10d布满除接触地面的整个果面。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常溢出黏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果实很快腐烂。茎叶柄和根部通常不受侵染。

战疫情 促生产,百名专家在行动 | 防治要抓紧!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识别与防治2

侵染特点

该病由嗜酸菌属西瓜种( Acidovoraxcitrulli)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主要初侵染源。田间的自生瓜苗、野生南瓜等也是该病菌的宿主及初侵染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和气孔侵染。病斑上的菌脓借雨水、风、昆虫、嫁接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形成多次再侵染。田间病残体分解腐烂后,细菌随即死亡。细菌性果斑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爆发流行,特别是炎热季节伴随暴风雨的条件,有利于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的繁殖和传播流行。

防控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

不要从有该病分布的产区调运种子,以防止病原菌随种子带入。

2、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

选择无果斑病发生的地区作为制种基地,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以防止病原菌感染种子。

3、种子处理,减少初侵染来源。

用1%盐酸漂洗种子15min,或15%过氧乙酸200倍液处理30min,或30%双氧水100倍液浸种30min。

4、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病害发生。

与非葫芦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避免种植过密、植株徒长,合理整枝,减少伤口,平整地势,滴水灌溉,清除杂草,及时清除病株及疑似病株。

5、适时叶面喷药防治,控制病害流行。

发病初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500倍液,或用有效浓度为200mg·L-1新植霉素,或喷77%氢**铜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异氰尿酸钠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2~3次。

团队简介: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是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批准组建的蔬菜产业战略分析、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的技术团队。体系成员涉及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包括蔬菜育种、蔬菜栽培、设施工程、植保、采后处理等专业。现任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建明教授,岗位专家邹志荣、胡晓辉、巩振辉、张鲁刚、时春喜、樊明涛、余 剑、陈志杰、谭根堂、李军见、黑登照、乔红喜、杨建军等。分别在陕北、关中和陕南各设专家大院一个。


来源:强农客户端

编辑:梁小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