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叶霉病多发 如何有效防治

随着气温降低,棚室通风时间减少,湿度增大,蔬菜上叶霉病[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有高发的趋势。叶霉病是茄果类蔬菜上的常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害,该病虽不侵染果实,但可导致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功能降低,进而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不少菜农[狭义上的菜农,指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反映,虽然对症下药了,可是防治效果并不好。那么,如何有效防治叶霉病呢?

「防治」叶霉病多发 如何有效防治

养根护叶 增强叶片抗病性

「防治」叶霉病多发 如何有效防治

有些菜农为了提高产量多卖钱,留果偏多,加重了根系及叶片的负担,导致叶片发育不良,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建议菜农在合理留果的同时,加强根系及叶片的养护,提高叶片的抗病能力。菜农在追肥时可将养根护根的肥料,如甲壳素[甲壳素(Chitin)于1811年由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1823年由欧吉尔从甲壳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海藻酸、生物菌肥等肥料与全水溶性速效肥交替轮换施用。同时注意养护叶片,可喷施氨基酸类、甲壳素类叶面肥,每7—10天喷一次,缓解叶片黄化,提高叶片抵抗力。

「防治」叶霉病多发 如何有效防治2

加强环境调控 抑制病菌繁殖

叶霉病在棚温20-25℃,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快,早晚叶面有结露时发病更重,菜农可根据该病的发病特点采取防治措施。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采用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可以明显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从而抑制叶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放风,尽可能降低温室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时间,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应;及时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尽可能地摘除,也可增加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发生。叶霉病发生适宜温度在20-25℃,需要85%以上相对湿度,所以菜农可利用晴天中午的高温来抑制病菌繁殖蔓延。在晴天浇水后,在中午高温时段,闭棚升温,可将温度升高到38℃,维持1—2个小时再通风降温,这样能有效抑制病菌繁殖,减轻病害。

「防治」叶霉病多发 如何有效防治3

喷雾方法要正确

叶霉病一旦发病后,孢子量大,如果用药不当,防治效果就会很差。低温季节,为了尽量避免棚内湿度增大,不少菜农使用弥雾机或高压喷雾器[喷雾器是喷雾器材的简称,喷雾器是利用空吸作用将药水或其他液体变成雾状,均匀地喷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器具,由压缩空气的装置和细管、喷嘴等组成。]喷药,喷雾时一旦喷嘴对着植株喷药,就会帮助病原孢子扩散传播,导致叶霉病大发生。因此,菜农在防治叶霉病时,一定要注意弥雾机或高压喷雾器的喷嘴不能对准植株,而应将其对准植株的斜上方喷药。菜农使用普通喷雾器喷雾时,由于叶片之间相互遮挡,药液常常喷不严喷不透,这也是导致防治效果较差的重要原因,因此菜农在喷药时,叶子正反两面都要喷,以求喷严喷透。

分阶段用药

防治叶霉病的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比较多,唑类药剂如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丙环唑[丙环唑原药,中文通用名称: 丙环唑,英文通用名称: propiconazole,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氟硅唑、苯醚恶甲环唑等;抗生素类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抗霉素是一种药品,用作抗真菌剂、杀昆虫剂与杀螨剂。]等;还有如百可得、嘧菌酯、百菌清等。发病前可用丙森锌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肟菌·戊唑醇、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内吸性较强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发病严重时可用乙嘧酚、阿米妙收等药剂防治。要注意用两种不同成分的药剂混合喷雾,效果良好,如肟菌·戊唑醇+喹啉铜,丙环唑+碱式硫酸铜+芸苔素内酯。唑类药剂治疗效果显著,用药量低,内吸性强,持效期长,但是用药量大会抑制作物生长。在使用该类药剂时,可配合一些生长调节剂,如芸薹素内酯、细胞分裂素等使用,以减少其抑制蔬菜生长的副作用。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种植宝典独家发布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

文章来源:北方蔬菜报种植宝典(ZZBD20160108)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