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褐斑病[褐斑病(又称立枯丝核疫病 brown spot),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和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斑。]统称为花生叶斑病[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是花生生长期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危害花生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使叶片布满斑痕,严重时造成落叶,植株早枯,特别是生育后期,症状表现比较明显,过去多被群众误认为是植株成熟的一般特征,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影响叶的光合能力和养分的积累,造成花生荚果不饱满,降低花生的产量与品质,减少出仁率和含油量,收获时籽粒发芽,果实易脱落。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时可减产40%以 上。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一、花生叶斑病的症状识别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花生褐斑病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较早,在苗期即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或铁锈色针头大小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4~10mm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叶片正面病斑表面生灰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表面生灰色霉层。发生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斑块,引起叶片干枯脱落。叶柄和茎上病斑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花生褐斑病症状

花生黑斑病发病稍晚,一般进入花期以后到下针期才开始发生,有时花生黑斑病与褐斑病可同时混合发生,发病初期叶片症状与褐斑病难以区别,到后期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直径比褐斑病小,一般1~5mm,呈黑褐色或黑色,叶片正面反面颜色基本一致,病斑边缘无黄色晕圈或晕圈不明显。老斑背面有许多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在潮湿的情况下,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每片叶上可产生许多病斑,并相互连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病斑密集汇合,引起叶片皱缩,枯死脱落,仅留顶部新生的几片叶子。在叶柄和茎杆上也能产生椭圆形的黑色病斑,严重时茎杆变黑枯死。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花生黑斑病症状

二、花生叶斑病的发病规律

花生黑斑病病原为球座尾孢菌,花生褐斑病的病原为花生尾孢菌。花生叶斑病菌主要以子座、菌丝团、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也可以子囊壳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壳、种子上越冬。来年当外界条件适宜时,子座和菌丝团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寄主,在22~23℃时,潜育期为3~4天,1周后开始产孢进行再侵染。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均需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在7—9月若降雨多,发病就重。

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的能力。]差、生长衰老、分枝稀少的植株黑斑病发生重;肥料充足、枝叶茂盛的植株褐斑病发生重。品种间发病轻重存在差异,一般直立型品种较蔓生型品种抗病,同一品种幼嫩器官、生长前期较抗病。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花生正常生长叶片

三、花生叶斑病的发病因素

花生叶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与轮作周期、温度、湿度、品种抗性、土壤质地肥力等关系密切。这2种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0~30℃,田间发病的最适温度为25~28℃。叶斑病的发生程度与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若阴雨天多,降水量大,花生叶斑病则发生严重,反之,则发生轻微。土壤肥力、品种以及栽培方式的不同,也会对花生黑斑病与褐斑病的发生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土壤肥力高,花生长势好,叶斑病发病轻;土壤肥力低,花生长势差,叶斑病发病重。目前花生品种对叶斑病还没有高抗或免疫类型,但花生不同品种的感病程度有明显差异,一般叶形小、叶片厚、叶色深的品种抗病。花生连作时发病重,轮作倒茬发病轻。露地栽培发病重,地膜覆盖栽培发病轻。春播花生发病重,夏播花生发病轻。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四、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根据花生黑斑病和花生褐斑病的发生规律与发病因素,为确保花生高产、稳产,要在花生生长的各个时期,做好花生黑斑病与褐斑病防治工作。主要应以农业防治为主,注重消灭初期侵染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必要时进行药剂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育种植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和免疫品种,据田间试验观察中华9号、豫花6号、豫花15号、豫花11号表现为抗叶斑病,鲁花11号、豫花9331、豫花14号表现为中抗叶斑病。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2、实行轮作换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单一,只侵染花生,因此花生宜实行水旱轮作,与水稻轮作更好。旱坡地花生与玉米、地瓜、木薯等旱地作物轮作,2年一轮,可明显减轻花生叶斑病危害。

3、改良土壤。改善栽培条件,增施有机质农家肥[农家肥的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改良土壤,农家肥应充分腐熟,杀灭肥中病菌,增强花生的抗病能力。

4、清除病残体。在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遗留田间的病菌残体,不要随意乱抛、乱堆。对有病菌残体的地块应及时翻耕,以加速病菌残体的分解,防止病菌再侵染花生。

花生这2种叶斑病,田间应精准识别,农艺预防为主药剂要选对剂型-风君子农业百科知识网

5、化学防治。应用杀菌剂是防治叶斑病的重要措施。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每次喷药液50~75升/亩,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80%代森锰锌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波尔多液200倍液(硫酸铜∶生石灰∶水为1∶2∶200)。生育后期不宜喷施多菌灵进行叶斑病的防治,以防诱发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