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颖壳褐变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这篇!

近期不少农民朋友反应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叶鞘[叶鞘(leaf sheath)指呈鞘状包围着茎的、叶的基部,是由叶原基 下部细胞分裂而成,也有的生成象叶舌状的附属器官,通常具有伸长区,由于细胞的居间生长,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伸长,并分化成纵列平行的维管束。]变黑,稻粒也变成褐粒或黑粒,不知道什么原因。据了解水稻鞘腐病要重于去年,特别是暴风雨又多,叶片很容易受伤,感染病菌,易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各类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下面看一张一农民朋友发来的图片,请问是什么病症?

水稻颖壳褐变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这篇!

水稻颖壳褐变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这篇!

从这张图片看,颖壳褐变粒较多的植株,像是发生了叶鞘腐败病,剑叶叶鞘受害[受害,汉语词语,出自《后汉书·皇甫嵩传》,释义为受到伤害,遭受损害。],幼穗抽穗时颖壳受病菌侵染也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了。如果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这种植株较多,考虑到近期当地有多个阴雨过程,需注意结合防治稻瘟病用药防止该病加重发生。适用药有吡唑[吡唑(英文名称Pyrazole)又名;1,2-二氮唑(1,2-Diazole);二氮二烯五环;邻二氮杂茂;是白色针状或棱形结晶,从乙醇中结晶的吡唑是无色针状晶体。]醚菌酯(柯欧)、氟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发生不太重时,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与咪鲜胺的混配剂也可以选用。

水稻颖壳褐变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这篇!2

水稻叶鞘腐败病又称鞘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以禾谷镰刀菌占绝对多数,串珠镰刀菌和交链孢次之,受害严重的水稻稻穗呈现褐色。该病发生后受害褐粒多、黑米率高、秕粒率增加、千粒重[千粒重是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稻谷的重量,以g为单位。]下降、米质变差,产量损失10%-20%,重者达到30%以上。

水稻颖壳褐变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这篇!3

一、叶鞘腐败病主要表现病状:剑叶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边缘黑褐色较清晰,严重的出现虎斑纹状病斑,向整个叶鞘上扩展,致叶鞘和幼穗腐烂。受害水稻生长受阻,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

水稻颖壳褐变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这篇!4

二、主要发病原因:

1、菌源数量。成堆放置的病稻草残体多,发病多,病害重。

2、水肥管理。施氮肥过多或过少均可加重病情,氮磷钾配合施用发病轻。

3、气候条件。气温、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因。温度以20-25℃、相对湿度90%以上为适宜,因此,孕穗期[从禾谷类作物旗叶的伸长、展开直至抽穗前称为孕穗期。]到出穗期的气温基本可以满足,而影响湿度的气候条件是降雨,如此期降雨量大,雨次多,发病则重,反之,发病则轻。

水稻颖壳褐变粒多可能是鞘腐病,高效防治看这篇!5

三、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及时处理带病稻草,铲除田边、水沟边杂草。结合其他稻病,进行种子消毒,以减少菌源。合理用肥用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多施氮肥,做到分期施肥,防止后期脱肥早衰,砂性土壤要适当增施钾肥。另外,要做到浅水勤灌,适时烤田,加强健身栽培,以提高稻株抗病力。插秧时采用宽窄行方式,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降田间郁闭程度,从而降低田间湿度,降低病原传染的机会。

2、水稻已抽穗时,喷洒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是防治鞘腐病的适用药种,加用戊唑醇、多菌灵防效会更稳定。

由“云众地”整理,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