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移栽[【词目】移栽【拼音】yí zāi ㄧˊ ㄗㄞ【解释】移植。]后的生長前期,由于多种原因,出现叶片不同程度、不同状况的发黄[发黄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遍身皮肤或眼巩膜黄染的症状。]现象,常常给水稻生产带来影响。经过观察,需要从水稻品种、移栽深度、土壤[土壤(英文名称:Soil)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平整情况、病害以及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杂草和绿肥是否腐熟[腐熟指茎、叶、秆等难分解有机物经发酵腐烂成有效肥分和腐殖质的过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诊断出叶片发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水稻前期正常生长。
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和叶片损伤,有一个生长停滞的过程,一般2~3 d后即可萌发新根,7 d左右恢复生长。2014年以来,水稻田推广使用大型旋耕机[旋耕机是与拖拉机配套完成耕、耙作业的耕耘机械。]的情况下,水稻从移栽到分蘖[分蘖(tiller) 音:fenniè。]前期的20 d左右均不同程度出现苗期发黄现象。几年来,经过反复的观察分析,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以及时解决水稻苗期发黄现象,并不会对水稻后期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 水稻苗期发黄原因分析
水稻不同时期移栽发黄情况:早稻[早稻生产共有13个省,全部分布在南方,其中湖南、广西、江西、广东等4省区)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5以上。]于4月下旬移栽,发黄时间为5月上旬;中稻于5月中旬移栽,发黄时间为5月下旬;一季晚稻[词语概念词目:晚稻 拼音:wǎn dào 基本解释 [late rice] 插秧期较晚或成熟期较晚的稻子 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于6月中旬移栽,发黄时间为6月下旬;双季晚稻于7月中旬移栽,发黄时间为7月下旬。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6点。1)品种原因。水稻不同品种的抗寒性(早稻)、抗热性(中稻、一季晚稻及晚稻)等抗逆性不同而发生发黄,这在区域试验田中很容易判断。2)移栽原因。移栽过深而引起僵苗,最后发黄。3)地势原因。地势不平,表现出生长发黄与不发黄之分。4)土壤原因。移栽在旋耕机轮胎行道的泥浆中,秧苗[秧苗一、植物拼音:yāngmiáo英文:rice seedling (水稻的幼苗)秧苗移栽一般指水稻秧苗的移栽,水稻秧苗的移栽有多种方法,如插秧(又叫插田)、抛秧、点播等。]根系无法呼吸,生理机能减弱而发黄。5)病害原因。水稻苗期发黄时,由于有一些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同时存在,给诊断工作带来困难,这时要根据禾苗的发病时期、发病部位、有无病症及后期生长情况来综合考虑。目前发现的病害为水稻赤枯病,叶片上有铁锈褐色斑点,斑点成块成片状。此病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少,叶片由叶尖、叶缘逐渐变黄、枯死,根部赤褐色,白根小。6)中毒原因。因未腐熟秸秆、杂草和绿肥等,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化学物质如硫化氢等毒害稻根而引起大面积发黄。
2 水稻苗期发黄防控措施
2.1 培育壮苗
1)以播种量确定播种面积,以20~24 m2·kg-1标准播种为宜,避免秧苗拥挤、细弱;2)施足底肥,含腐熟有机肥和磷肥;3)及时施入断奶肥、送嫁肥。
2.2 秧田期防治病虫害[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
秧苗2叶1心时防治病虫害1次,移栽前2~3 d再防治病虫害1次,带药移栽。
2.3 大型旋耕机与小型犁耙机配合使用多次、单一使用大型旋耕机,由于重量大、转弯半径大、在田间两头易反复碾压形成泥浆,造成通气性和土壤团粒结构差,使土壤耕作层深浅不一,土面高低不平。因此要与小型犁耙机配合使用,即“一旋一犁一耙”,从耕整方式上作出改变。
2.4 有机肥充分腐熟
水稻种植田所施用的有机肥应充分腐熟。以郴州市为例,一般在晚稻收割前后,撒施紫云英[紫云英(学名:Astragalus sinicus L.)是豆科,黄耆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匍匐多分枝,高可达30厘米,奇数羽状复叶,叶柄较叶轴短。]绿肥。紫云英绿肥田(含杂草较多的紫云英绿肥田),在3月上旬的盛花期即可翻耕入土,入土后上水耙田,间歇灌溉,经过30多天的沤制、腐熟,才可大大减少还原性有毒物质的产生;机收的早稻田而又连作的晚稻,播种前要根据早稻、晚稻的生育期,安排好早(早稻)播、早(早稻)收、晚(晚稻)插的时间,以稻草经过高温充分发酵、腐熟为宜。
2.5 土地要平整
大型旋耕机耕整的不平地,要人工平整或小型犁耙耙平,或自行设计平整设备,有条件的或购买平地机等,使田面尽量不积水、不窝水。
2.6 施用生石灰
撒施生石灰,有利于中和土壤中的金属离子,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酸性,加强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动,形成良好的土壤团粒结构。一般施750 kg·hm-2左右,在犁耙翻耕时一起进行。
2.7 正确移栽
移栽过深,易形成僵苗,不分蘖,不长新根;移栽过浅,易形成漂秧,出现黄苗、死苗。
2.8 保持浅水层
移栽后及时灌水,浅水活苗,3~7 d内结合除草剂施分蘖肥,田间保持2~3 cm浅水层,施分蘖肥后待水自然落干晒田。
2.9 科学晒田
晒田后土壤含氧量增加,使土壤中的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还原物质得到**,好氧微生物的活力增强,根系下扎,促进根系的吸养能力。晒田时,秧苗粗壮、肥力较高的田块以及低洼冷浸田、烂泥田要重晒;秧苗细弱、肥力差、渗透强、砂性重的田块要轻晒。一般晒田3~5 d,做到田边开大裂、田中开小裂即可。
2.10 及时复水施肥
由于前期晒田早、苗数少,晒田期间铵态氮[自然界氮元素的一种存在形态,以铵根离子(NH4+)的形态存在和流通于土壤、植物、肥料和大气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下降,秧苗生长不强;复水后土壤中的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禾苗转青转绿;待吸养分3~5 d后,结合前次的分蘖肥情况,再追施保蘖肥,一般用尿素75~90 kg·hm-2、钾肥45~60 kg·hm-2、三元复合肥90~105 kg·hm-2,以利禾苗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