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是我国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葡萄产区均有分布,我国的东北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及海南、台湾等地区都有分布。在春、夏两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较重,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

【主要症状[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称为症状(symptom)。]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叶片: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周围有淡典色的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1~4毫米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呈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叶肉枯干破裂,而叶片出现穿孔。叶脉受害呈多角形病斑,造成叶片皱缩畸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1

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2

中期症状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

后期症状

叶脉: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连边缘暗褐色。叶脉被害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4

叶脉发病症状

穗轴:发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要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

新梢、叶柄、果柄、卷须:感病后最初产生圆形褐色小点,以后变成灰黑色,中部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发病严重的最后干枯或枯死。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5

茎秆发病症状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6

嫩稍发病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近圆形浅褐色斑点,病斑周边紫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很像鸟眼,所以有人称为“鸟眼病”。在病斑上面有微细的小黑点,即是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盘。受害果实生长缓慢,绿色,质硬味酸有时龟裂,失去食用价值。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7

幼果初期症状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8

中期症状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9

后期症状

【病原特征】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为葡萄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的无性阶段致病。病菌在病斑的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半埋生于寄生组织内。分生孢子盘含短小、椭圆形、密集的分生孢子梗。顶部生有细小、卵形、透明的分生孢子,大小4.8~11.6微米×2.2~2.7微米,具有胶粘胞壁和1~2个亮油球。在水上分生孢子产生芽管,迅速固定在基物上,秋天不再形成分生孢子盘,但在新梢病部边缘形成菌块即菌核,这是病菌主要越冬结构。春天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 ,尺度为80~800微米×11~23微米,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尺度为15~16微米×4~4.5微米。子囊孢子在温度2~32℃萌发,侵染组织后生成病斑,并形成分生孢子,这就是病菌的无性阶段。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病叶、病果、病蔓中越冬。 越冬的病菌组织在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芽后长出芽管,直接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随后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对葡萄幼嫩的绿色组织进行重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引起多次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为6~12天。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 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果实着色后,果穗不再被侵染,但仍可为害嫩梢。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

【发病原因】

(1)气候因素: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

(2)田间管理: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等,都会导致病害发生。特别是对冬季果园卫生工作不重视,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果园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长,成熟期延迟,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择抗性品种。不同品种对葡萄黑痘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定植前,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的抗性品种

(2)苗木消毒:葡萄黑痘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苗木。因此,对苗木、插条要进行严格检查,对有带菌嫌疑的苗木插条,必须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浸条和苗木,进行消毒预防。

(3)搞好冬春彻底清园工作: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集中深埋或烧毁。

(4)夏秋季定期修剪:结合夏秋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避免架面过于郁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果穗及时套袋,隔离病菌,进行幼果保护。

(5)合理施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造成葡萄贪青旺长,要氮、磷、钾肥均衡施用,提升抗病抗逆能力。生长期叶面适时追施磷钾肥,能加快幼嫩组织老熟,提高抗病性,降低患病风险。

(6)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滴灌,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控制负载量 地势低洼的葡萄园,雨后要及时在四周及行间开沟排水,减少病害侵染。

2、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防治

(1)在早春葡萄芽鳞片膨大时,喷1次3~5度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效果较好。或单喷3~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菌,并兼治锈壁虱、介壳虫等。

(2)葡萄在开花前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经常检查病情,发现问题及时防治。当葡萄嫩梢长到3~5片叶时,每隔10天左右喷次波尔多液(1∶0.5~0.7∶200~240),或80%乙蒜素乳油[乳油是农药制剂的一种,它是将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15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1500倍液,20%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6.2%氢**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喷施。上述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3)葡萄开花期及幼果生长期,此时温度上升快,经常有降雨,葡萄处于迅速生长期,幼嫩组织多,是黑痘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落花后,要注意喷药防治,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80%戊唑醇乳油6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4)在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40%氟硅唑乳油5000~10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噻菌灵可湿胜粉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250倍液;32.5%代森锰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65%苯甲·嘧菌酯SC(传奇)4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1000~2000倍液等药剂轮换使用,能够迅速抑制病菌生长,对葡萄黑痘病的发生效果明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