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走访陕西、山西、安徽等地桃果区,发现很多果园[果园(guǒ yuán),是指种植果树的园地。]的桃树枝条[枝条是有关叶的生物学位置的学说,可看做是茎、叶的概念不能分开理解的所谓萨克斯(J.Sachs 1875)观点的发展。]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为角化复层鳞状上皮,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皮肤附属器借此发生。]呈锯齿状翘起,有些干枯死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枝条表皮呈锯齿状翘起
枝条干枯死亡
通过田间仔细地走访观察,原来真凶是它!
它就是黑蚱蝉,俗称知了、秋蝉等,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可为害[基本信息为害详细解释“为害”一词中的“为”相当于“使”,古代就有这种用法。]桃、李、杏等作物。
黑蚱蝉为害桃枝
一、为害特点
黑蚱蝉主要以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为害枝条,成虫产卵[产卵指卵生动物将卵从母体中排出的过程,这里是指广义的卵,包括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包在卵膜内的初期胚胎。]时用锯状产卵器刺破1年生枝条的表皮和木质部,在枝条内产卵,使锯口处表皮呈斜锯齿状翘起,枝条被害后枯死,虫量大时,大量枝条被害枯死,严重影响幼树树冠的形成。
二、发生规律
黑蚱蝉约4-5年完成一代,以卵在枝条内或以若虫[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被称为若虫(nymph)。]在土中[四方的中心地区。]越冬。6月底老熟若虫出土,7月上旬-8月下旬为主要的发生时期。
三、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每年8-9月份,发现产卵的枯梢及时剪除,带出果园,集中进行销毁;在老熟若虫出土时期,在果园及周围所有树木主干中下部缠绕闭合塑料胶带,阻止若虫上树羽化[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并于夜间或清晨捕捉若虫或刚羽化的成虫;利用成虫较强的趋光性,夜间在树旁点火堆,然后振动树枝,使成虫飞向火堆进行灭杀。
2、化学防治:可在若虫上树羽化前,可用国光丙溴·辛硫磷浇淋树盘,毒杀土中若虫;于成虫盛期可使用毒箭、毙克、易成、稼卫、三杀、博杀特等药剂进行防治,减少黑蚱蝉对桃树枝条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