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属**性气候,十年九旱,一般年份不易发生流行,近年来,山西降雨量较多,而7、8、9三个月是降雨量最集中的时期,对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发生影响很大。雨季早、雨量多的年份,病害发生早而重。目前正值雨季,是马铃薯[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晚疫病[病原中文学名: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界:真菌界 门:真菌门(Eumycophyta) 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 纲:卵菌纲(Oomycetes) 目:霜霉目(Peronosporales) 科:腐霉科(Pythiaceae) 属:疫霉属(Phytophthora)症状识别属真菌病害,幼苗、成株均可发病,可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高发危害期,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广大种植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定期喷药及时保护,积极防治,切实遏制晚疫病流行危害,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农科110专家杜珍就马铃薯晚疫病的科学防控进行了介绍,请农民朋友及时关注,做好防控。
杜珍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山西农科110专家
1、发生概况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块茎(tuber)是植物学名词术语。]腐烂的毁灭性病害。凡是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其损失程度视当年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异,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区和年份,病害极易暴发流行,植株大面积提早死亡,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19世纪40年代,晚疫病在爱尔兰的流行和为害举世震惊,仅800万人口的爱尔兰就有约100万人因饥饿而死亡,约150万人逃荒海外。由于抗病品种的推广,晚疫病的为害曾一度减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改变,导致晚疫病在世界各马铃薯主产区再度频繁发生,其所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2、症状与病原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叶片病,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扩大为圆形暗绿色斑。湿度大时,可扩及叶的大半以及全叶,叶片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雨后清晨尤为明显。茎部受害,可形成褐色条斑。块茎发病,初为褐色或紫褐色不规则的病斑,稍凹陷。病斑下的薯肉褐色坏死。病部易受其他病菌二次侵染而腐烂。
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引起。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和游动孢子需要在水中才能萌发,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的温度为10~13℃。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达到95%~97%时孢子囊才能大量形成。目前我国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组成复杂,几乎全部11个抗病基因全部能够被克服。
3、发病规律
在山西省马铃薯主产区,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薯中越冬,也可以卵孢子越冬。病薯播种后,多数病芽失去发芽力或出土前腐烂,有一些病芽尚能出土形成病苗,即中心病株[词语病株拼音bìngzhū 注音ㄅㄧㄥˋㄓㄨ引证解释发生病害的植株。]。温湿度适宜时,中心病株上的孢子囊借助气流向健株传播扩展,病株上的孢子囊也可随雨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中,从伤口、芽眼及皮孔等处侵入块茎、形成新病薯。
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此病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灾,多露、多雾或阴雨有利于发病。病菌发育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以饱和湿度为最适。当夜间较冷凉,气温为10℃左右,重雾或有雨,白天温度16~24℃,伴有高湿,这种条件下晚疫病极易流行。
4、防控措施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很快,必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尽量做到“防病不见病”。
(1)防控理念:以防为主,以控为辅,做到防病不见病。
(2)防治方法:使用抗病品种,预测预报指导下的精准化学防控,掌握好首次用药时间,施药间隔期,使用高效施药器械,精准药剂种类,开展生物防控芽孢杆菌、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诱抗剂。
(3)生长期喷药防治:在还没有发现中心病株的地块,应选用保护性药剂施药一次,保护剂主要有:
①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粉剂(Dustpowder,DP)是将原药、大量的填料(载体) 及适当的稳定剂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干剂。],80~100克/亩;
②80%大生-M4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100克/亩;
③75%进富(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80~100克/亩;
④25%瑞凡(双炔酰菌胺)悬浮剂,40毫升/亩。
发现中心病株,施用内吸治疗剂:
①687.5克/升银法利(氟吡菌胺),悬浮剂(SC),75毫升/亩。
②68%金雷(金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WG),100~120克/亩。
③52.5%抑快净(甲氧基亚胺基)乙酰胺,水分散粒剂(WG),40~60克/亩。
④72%克露(克绝+万生),可湿性粉剂(WP),80~100克/亩。
⑤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WP),80~100克/亩。
⑥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WP),40~60克/亩。
若喷药后8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上述药剂每亩地每次喷施100斤左右的药液,轮换使用,防止抗药性产生。
在栽培管理当中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割秧前喷施杀菌剂[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为了防治生长期晚疫病进一步严重发生并造成块茎感染,割秧前田间喷施防治晚疫病的内吸性杀菌剂,可选择52.5%抑快净、50%烯酰吗啉、687.5克/升银法利、64%杀毒矾、68%金雷等。任选上述一种药剂收获前喷施1~2遍,间隔5~7天喷一遍。
二是及时割秧:对于种薯生产田植株已感病但已接近成熟的地块,应立即对地上植株进行灭秧处理,并携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三是割秧后喷施杀菌剂:为了控制晚疫病菌进一步侵染块茎,割秧后如果不能及时将薯秧带出田外处理,任选下述一种药剂组合全田喷施一遍:
①5+70%甲基[甲基(methyl group),甲烷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后剩下的电中性的一价基团。]托布2.5%抑快净+70%甲基托布津[托布津,分子式:C14H18N4O4S2分子量:370.44中文名称:乙基托布津;托布津;1,2-二-(3-乙氧羰基-2-硫代脲基)苯;托布津原粉;1,2-双(3-乙氧甲酰基-2-硫脲基)苯;硫菌灵英文名称:Thiophenate-ethyl;1,2-di-(3-Ethoxycarbonyl-2-thioureido) benzene;Carbamic acid, [1,2-phenylene bis-(iminocarbonothioyl)]bis-, diethyl ester;4,4′-o-];
②75%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50%烯酰吗啉+70%甲基托布津;
③75%多菌灵、687.5克/升银法利津;
④75%多菌灵、64%杀毒矾+70%甲基托布津;
⑤75%多菌灵、68%金雷+70%甲基托布津或75%多菌灵;
⑥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选用阿米西达全田喷雾一次。
四是减少贮藏期块茎腐烂,主要的措施有:
(1)提前收获。薯秧已经变黄甚至**的地块尽早收获,提前进入预储阶段,汰除病薯。
(2)收获时将带病斑以及皮色暗褐色或暗红色等不正常的块茎捡出,尽量挑干净。
(3)收获后预储,在室温下预储15~20天左右,然后仔细将带病块茎挑出淘汰。
(4)用网袋分装贮藏马铃薯,每袋30公斤左右,这样可增加通风量,降低烂薯率。
(5)薯窖处理:①用生石灰四周撒施消毒;②以120立方用500克高锰酸钾兑700克甲醛溶液熏蒸消毒;③甲基托布津和杀毒矾的混合液喷施窖体内壁。注意晾干后方可把马铃薯入窖。
五是在预测晚疫病发生严重的地区采取高培土的办法防止块茎与晚疫病菌接触感染晚疫病引起块茎腐烂。
编辑:王大伟 审核:申红涛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了解更多实用、原创性农业技术、知识请关注农科110微信公众平台。方法一:微信搜索:农科110,点击关注。方法二:微信搜索ID:sxnk963110,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