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今年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种子千粒重[千粒重是以克表示的一千粒稻谷的重量,以g为单位。]较常年偏低,雨后收获的种子发芽势也有所下降,以及2017~2018年小麦生产季,茎基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通过土传或种传的病害发生较重的实际,《意见》指出,各地要在抓好种子质量,准确把控播种[播种,作物栽培措施之一。]量的同时,抓好种子处理,防控土种传病害。详情请见《意见》全文。
图片来自网络
今年小麦秋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绿色丰产高效为目标,以节水优质抗逆为核心,强化“一控两减”技术,稳步优化品种布局,加强节水稳产、优质专用品种推广,着力提高播种质量,突出防灾减灾技术。重点抓好8个环节关键技术。
01
抓好种子质量,准确把控播种量
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小麦种子千粒重较常年偏低,雨后收获的种子发芽势也有所下降。因此,播种前要分批次精准测定小麦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率,并根据测定数据及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出适宜的播种量。若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实现适时播种,则播量需适当加大,每晚播一天每亩增加1万基本苗,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02
抓好种子处理,防控土种传病害
2017~2018年小麦生产季,茎基腐病、纹枯病、赤霉病等通过土传或种传的病害发生较重。种子处理是有效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害虫危害的关键措施。在种子处理上,推荐选用6%戊唑醇+70%吡虫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用酷拉斯(22.6%噻虫嗪+2.2%咯菌腈+2.2%苯醚甲环唑)拌种,实现对土传、种传病害和**害虫的“一包多防”与“一拌多效”。药剂拌种的操作规则为: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后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后再拌粉剂,拌种要随拌随用,不宜久放。
03
抓好适期播种,提高苗情质量
牢固树立适期播种的思想,遵循播期、播量、地力、品种相配套的原则,为争取冬前[《冬前》讲述的是我们无法用喜剧或是悲剧来形容农村小伙子冬前的一生:他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脾气乖戾无心持家,贤惠慈爱的母亲独自把他拉扯大。]一、二类苗打下基础,为实现抗逆防灾稳产赢得主动。
(一)集中播种,多种适时小麦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适宜温度下播种,从播种到越冬前的活动积温能达到500~600℃,小麦个体可达到主茎叶5~6片、单株茎数3~5个的壮苗标准。在每亩基本苗20万~25万时,冬前群体总茎数可控制在70万~100万的适宜范围。
(二)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小麦播种底墒指标为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70%以上(即攥把土捏成团落地散)。底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底墒不足时,在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及时浇水造墒,并本着“宁晚勿滥”的原则造好底墒,底墒水每亩灌水量20~40 方。提倡玉米收获前10~15天带棵洇地,做到“一水两用”,既可促进玉米灌浆又可为小麦播种造足底墒,每亩灌水量20~30方。重黏土地一般不在小麦播前造墒,可在播种后适时浇灌蒙头水。
04
加强节水抗逆和优质强筋品种推广,优化种植布局
选用节水、优质品种,兼顾品种熟期和抗逆性。宜选择灌浆快、成熟早的品种,避开干热风、后期降雨等气象灾害。
05
落实精耕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精细整地、精细播种是保证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措施。针对我省麦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多年旋耕[旋耕rotary tillage,利用旋耕机的一种整地方式,旋耕的深度一般的不是太深,也就是12-13公分,不超过15公分,…]的生产特点,加强农艺农机结合,落实精耕精播技术。
(一)精细整地。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将秸秆打细打碎并铺匀。旋耕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旋耕2次。整地时要根据墒情掌握好时间,达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无明暗坷垃的要求。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需进行一次深松,深松应达到30~35厘米。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的地块,提倡每3年左右深翻一次,有条件的每亩加2~3公斤秸秆腐熟剂或生防菌剂,可有效压低病虫草害基数,利于实现减药高效防控。推广使用深松、旋耕、分层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强力镇压一体化机具,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二)精细播种。播种深度掌握在3~5厘米,播种机时速不超过5公里,要匀速慢行,以保证下种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重播、不漏播。大力推广15厘米等行距及15厘米以下全密种植形式,优化株行配比,提高光热资源利用效率。
(三)播后镇压。在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表层墒情适宜时,利用专用镇压器进行镇压作业,镇压器重量应在100~130公斤/米播幅。各地应根据小麦播种面积和农机作业时间、作业量,配备足够数量的镇压机械,切实做到播后镇压技术的全覆盖,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抗寒的能力。
06
大力推广测土施肥和减肥增效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科学施肥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生产效益目标,优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增施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要充分利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耕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
(二)精准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水平和产量目标确定化肥施用量,根据测土配方数据,确定氮、磷、钾、微肥的合理配比,做到减量精准配方施肥。一般麦田亩总施纯氮14~16公斤,其中底施纯氮6~8公斤,五**二磷7~8公斤,**钾6~7公斤。要积极推广施肥播种复式作业,肥料施于种子侧下方3~5厘米,施肥深度不低于10厘米。
07
科学实施冬前管理,着力培育壮苗
以保水增墒、促弱控旺为重点,科学进行冬前管理,为麦田春季管理赢得主动,为实现节水抗逆稳产夯实基础。
(一)因地制宜浇好封冻[封冻是指江河湖泊或土地因严寒而冻结。]水。中北部麦区要适时适量浇好封冻水,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冬灌时间为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4℃、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并在土壤封冻前完成。要统筹考虑节水和抗寒,提倡使用喷灌进行灌溉,每亩灌水量在30立方米以内,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中南部麦区底墒充足、播后镇压、播后有降雨、土壤墒情好的麦田,可不浇封冻水,但遇秋季干旱也应浇好封冻水。沙薄地一般应浇封冻水。
(二)因苗制宜实施促控管理。冬前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越冬前要采取机械镇压或化控措施,控旺促壮。底肥不足、苗子偏弱的麦田,要结合冬前浇水,适量补施化肥,促弱转壮。
08
适时进行杂草[杂草是指生长在有害于人类生存和活动场地的植物,一般是非栽培的野生植物或对人类无碍用的植物。]秋治,提高防治效果
杂草秋治可以有效减少麦田杂草基数,降低防治成本。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是秋季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宜采用低浓度大容量的喷药方式。针对不同种类杂草推荐以下用药方案:
(一)防治节节麦和雀麦。每亩用世玛(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或3.6%的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25—30ml/亩兑水30公斤喷雾。
(二)防治野燕麦、看麦娘、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40~60毫升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三)防治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类杂草。亩用75%苯并硫二嗪酮(苯达松)干悬浮剂1.0~1.8克,或10%苯并硫二嗪酮可湿性粉剂,或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50~60毫升,加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四)防除碱茅、硬草。在小麦出苗后,每亩用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00~400克,加水20公斤喷雾。
(五)大力推广利用大型施药机械、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提高作业效率和防治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包装物污染。除草剂应采用扇形喷头,有条件的地方建议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角度80~100度,距作物高度40~70厘米,以保证最佳效果。在进行防治作用时应注意周围敏感性作物,避免产生药害,并确保药械专用。如遇干旱天气,一定要按照稀释比例,保持充足的配水量,以保证对杂草的防效。
龙池农资农技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