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小麦“杀手”来了!或将导致小麦严重减产,防治是关键

当前已过立夏,大部分冬小麦[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东地区。]种植区域已经进入生长后期,再过20多天的时间即将收获,比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一些区域,基本上都在6月上中旬收获。即使成熟将近,但小麦“杀手”——小麦白粉病[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依然对小麦“虎视眈眈”,若不及时防控,则会严重影响小麦最终产量。

五月份的小麦“杀手”来了!或将导致小麦严重减产,防治是关键

小麦白粉病

据全国农技中心今年3月份的消息,2020年全国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将重于去年和常年,其中白粉病总体偏重发生,尤其在江淮、黄淮高产麦区发生普遍。不过即便预测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面积高于条锈病,与赤霉病[小麦赤霉病 症状 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旗鼓相当,但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眼里,小麦白粉病“低调得很”,作为气传性病害,白粉病传播迅速,它覆盖在麦子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上的白色霉层,让一些农民觉得这只是麦苗上落的土。而2020年为白粉病发生偏重年份,专家提示应特别注重防治工作。

01为害部位

该病可侵害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

五月份的小麦“杀手”来了!或将导致小麦严重减产,防治是关键1

02症状特征

病部最初出现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这些粉状物就是该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闭囊壳是子囊菌门、不整囊菌纲的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呈球形,无孔口的封闭状。]

五月份的小麦“杀手”来了!或将导致小麦严重减产,防治是关键2

03发病规律

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

04病发条件

小麦白粉病的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关。小麦白粉病可以发生的温度范围为0~25℃ ,最适温度为15~20℃,10℃以下发生缓慢,25℃以上病害发生受到抑制。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时易流行危害。小麦播种过早、群体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05如何防治

在小麦白粉病越夏区及其邻近地区,在施用基肥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磷钾肥;在追施拔节肥和穗肥时,要适当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适时播种、消灭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同样对于小麦白粉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要选择喷洒有效的防治药物。拜耳稳腾(由10%肟菌酯和20%戊唑醇混配而成)作为拜耳的高端杀菌剂,以独有的悬浮剂型,提高了与其他药剂的混配性以及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条锈、叶锈)、纹枯病[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赤霉病等,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