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施番茄[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产前、产中和产后3个不同时期的防控重点,从培育无病虫壮苗、棚室消毒、产中物理防控、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产后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残体[残体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故名,残体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肝细胞中的脂褐质。]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叙述,供生产者参考。
番茄是北京市大兴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果类蔬菜,全年播种面积为1000hm2左右。番茄种植茬口较多,大致可分为冬春茬、春茬、越夏保护地、露地、夏秋茬和秋茬,另有少部分越冬茬番茄。总体上看,设施番茄所占比例达到90%以上。近些年病虫普查数据表明,设施番茄病虫害数量较多,侵染性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包括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茎基腐病、根结线虫、黄化曲叶病毒病、蕨叶病毒病等,主要是由于设施生产周年进行,栽培、水肥管理等技术应用不当及气候因素等原因造成。而当前也有多种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且逐渐成为主要发生病害的种类,包括低温冷害、高温障碍、生理性卷叶、落花落果、畸形花、畸形果等等;虫害以小型昆虫为主,包括烟粉虱、蚜虫、斑潜蝇等等。近2a(年)又发生了番茄灰叶斑病、褪绿病毒病等新发生病害。为此,笔者将番茄从育苗期至收获期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整理,供生产者参考。
苗期管理
1.1苗棚处理
空棚期先将苗棚进行整体棚室消毒。可利用喷粉法、熏烟法施用广谱性杀菌剂、杀虫剂进行棚室表面消毒;也可采用[采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ǎi yòng,指采纳应用;任用。]臭氧常温烟雾施药套机进行操作,释放臭氧或施用杀虫剂、杀菌剂进行棚室表面消毒;为防止苗期感染土传病害,可在苗棚铺设厚塑料膜或其它隔离材料,将穴盘和土壤隔离。
1.2隔离育苗防虫
采用双网(防虫网[防虫网是一种采用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的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经拉丝制造而成的网状织物,具有拉力强度大、抗热、耐水、耐腐蚀、耐老化、无毒无味、废弃物易处理等优点。]、遮阳网)覆盖苗棚,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夏秋季育苗。用60目防虫网覆盖于苗棚风口处和门口,或用60目防虫网同竹架或铁架等做成一个网室,底角四周要压实,形成一个密闭空间,高温时段要覆盖遮阳网。建议苗棚要建在地势较高或排水通畅的地方,以便雨季排涝。网室内悬挂1~2张色板(黄板和蓝板)监测苗棚烟粉虱、蚜虫、蓟马[蓟马是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的发生情况,一旦有害虫发生还可及时诱杀。由于夏秋季蔬菜苗龄较短,且气温普遍偏高,不利于病害发生,则病害防治视情况而定。
1.3苗期防病
冬季及早春育苗以防病为主。在做好苗棚消毒后,还应做好种子处理、苗期预防及防治等。种子处理可用温汤浸种(50~55℃)处理20~30min,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真菌。苗期预防可在番茄2真叶期以上后采用1×106孢子·g-1寡雄腐霉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或25%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等广谱性药剂喷淋苗床预防苗期病害。
产前处理
2.1棚室清洁
田园清洁包括清除棚室内及棚室周围的植株残体及杂草,以及棚室表面消毒。上茬作物生产结束后,及时将植株残体清除至棚外。定植[定植,栽培术语。]前整地的同时,注意清除田间杂草及植株残体,不留死角;棚室周围,特别是临近棚室通风口处的地塊也要定期清理杂草和植株残体。据调查,烟粉虱等小型害虫喜好栖息在双子叶植物上,因此,在清除田间及棚室周边杂草的时特别要注意清除双子叶杂草(阔叶类杂草),如葎草、反枝苋、藜、苘麻等。番茄棚室周围的露地不要种植番茄或是其他阔叶类作物,以防止多种寄主共生为害虫提供有力生存条件。
2.2棚室表面消毒
将植株残体及杂草清除棚室后,利用臭氧常温烟雾施药机释放臭氧或施用杀虫剂、杀菌剂进行棚室表面消毒;也可利用熏烟法进行棚室表面消毒,将风口处覆盖防虫网后,密闭棚室采用药剂(敌敌畏烟剂或其他)熏烟灭虫,最大限度降低棚室中烟粉虱、蓟马等小型昆虫的虫口密度。熏烟时,应先将棚室密闭,由里到外依次将烟剂点燃,出棚后关好棚门,第二天再开始其它农事操作。
2.3棚室土壤消毒
土壤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防治根结线虫以及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方法有直接土壤撒施颗粒剂[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若粒径在105-500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处理法、灌根法和土壤熏蒸处理法等。前两者在任何茬口都可使用,土壤熏蒸处理法受温度限制较大,因此在夏秋茬应用效果最佳。夏季高温闷棚可在定植前30d,将秸秆、碳酸氢铵及鸡粪按照667m2220、66.7、220kg(约3:1:3的比例)的用量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旋耕20cm以上,浇透水,覆膜,密闭棚室(在此期间不要打开风口),15~20d(长时间光照不强可适当延长时日)后,揭开地膜,打开风口通风放气,7d后即可定植;98%棉隆微粒剂是目前生产上防治效果较好的土壤熏蒸剂,将上茬作物收获后清棚,旋耕,浇水到土壤湿度为70%左右,667m2用98%棉隆微粒剂30kg均匀撒施后旋耕并覆膜。15-20d后放气7-10d,即可定植。目前,生产上还用20%辣根素水乳剂利用滴灌施入土壤进行土壤处理,667m2用量为5L。高温闷棚和土壤熏蒸可以兼防根结线虫和土传病害,而土壤撒施颗粒剂和灌根法主要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生产上常用的土壤撒施颗粒剂药剂有0.5%阿维菌素颗粒剂、10%噻唑磷颗粒剂等,可于定植前1~2d,667m。按照0.5%阿维菌素颗粒剂4~6kg、10%噻唑膦颗粒剂2kg混潮细土均匀撒施,然后旋耕。生长期灌根可在定植缓苗期进行灌根,或未定植前利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穴施灌根。采用10%阿维·丁硫微乳剂500倍液灌根,整个生育期灌2-3次。
3产中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3.1.1调节棚室环境 常规病害的发生适宜温度在20-26℃,相对湿度一般高于70%有利于病害发生。春季栽培采用滴灌、微喷带、膜下暗灌、膜上沟灌等节水技术也可有效降低棚室湿度,预防病害发生;定植时适当加大行距可加强通透性,同时及时清理棚膜外及防虫网上面的枯枝落叶,可避免影响棚室内作物通风透光;结合整枝打杈及时去除老叶、病叶及病果,减少病害的发展蔓延;浇水后及时中耕,特别是采用漫灌的棚室更需注意,以保障植株根系周围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生长,同时避免沟渠内长期积水;遇到极端低温天气要及时采取覆盖保温被等棚内增温措施。生产上可适当增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高温季节栽培可覆盖遮阳网或在棚膜上喷“利凉”来降低棚室温度,以促进番茄保花保果,避免夏季高温生长障碍。
3.1.2药剂辅助防治 可在晴好天气进行病害的喷雾防治,连阴天可采用烟雾剂熏烟防治,有条件的园区可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施药防治。番茄晚疫病:667m2可采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100-120g、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33~180g、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60~75mL等进行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667m2可采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7-100g、25%嘧菌酯悬浮剂24-32mL喷雾防治,也可选用含有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成分的药剂防治。番茄叶霉病:667m2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60~90m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7-100g等药剂喷雾防治。番茄灰霉病:667m2可采用7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24-36g、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3~46g等药剂喷雾防治。番茄病毒病主要以防虫为主,可结合施药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性。
3.2虫害防治
虫害的发生程度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候条件、虫口基数、棚室内及周围环境等等。若棚室区种植作物相对单一,棚与棚空档间不种植其它蔬菜作物且杂草量少,则害虫虫量相对偏低,反之则偏高。因此,应从定植后开始结合多种防治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3.2.1物理防治 定植后,悬挂色板,结合覆盖防虫网可有效降低棚室虫量以及药剂防治次数。色板按照“Z”字型布放,667m2布放20-30张,兼并监测和诱杀的作用。利用黄板诱杀蚜虫、粉虱和斑潜蝇,将黄板悬挂于作物生长点上方10-15cm处;利用蓝板诱杀蓟马,由于蓟马成虫飞跳高度有限,故将蓝板悬挂于作物生长点处即可。色板应随作物生长及时调节高度,虫量大时要及时更换。不同目数防虫网可阻隔不同大小的害虫。一般情况下,20-40目防虫网可阻隔鳞翅目绝大部分成虫,40~60目防虫网可有效阻隔烟粉虱、蚜虫和斑潜蝇成虫,特别是50目以上防虫网效果更好。由于蓟马体型太小,导致60目防虫网对蓟马的阻隔效果仍然一般,且防虫网目数太大可导致通风不畅,对设施生产不利。
3.2.2生物防治 人工大量繁殖天敌释放到田间,对田间害虫种群数量进行控制是目前设施蔬菜生产中最主要的生物防治模式。当前,已经商品化的天敌产品有异色瓢虫、捕食螨、东亚小花蝽、烟盲蝽等。生产上可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每株上出现1~2头)释放天敌。667m2释放异色瓢虫2000头可防治蚜虫;释放烟盲蝽1000头可防治烟粉虱和叶螨;释放巴氏新小绥螨2万头可防治蓟马和叶螨;释放东亚小花蝽500头也可防治蓟马、蚜虫和叶螨。防治过程中观察害虫虫量变化,根据需求增加释放次数,一般间隔为7-10d,释放次数在2-4次。在不同地区不同设施中天敌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也不同,需结合物理防治及栽培管理措施等才能更有效发挥天敌的作用。应用天敌过程中,避免使用对天敌有害的杀虫杀螨剂。
3.2.3药剂辅助防治 在晴好天气进行喷雾防治,如遇連阴天或粉虱等小型害虫虫量较大时,可采用烟雾剂熏烟防治。有条件的园区可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施药防治。防治蓟马时,每667m2可采用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20mL、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20g等药剂喷雾防治;防治蚜虫、粉虱时,每667m2可采用1.5%除虫菊水乳剂80~160g、6%鱼藤酮微乳剂30-60mL等药剂喷雾防治,叶螨采用43%联苯肼酯(爱卡螨)悬浮剂667m2用量20~30mL或含阿维菌素成分的药剂喷雾防治。鱼藤酮、除虫菊等生物制剂宜在傍晚使用。
4应用授粉昆虫
熊蜂[熊蜂(Bombus Spp.)是膜翅目,蜜蜂总科,熊蜂属,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是多种植物,特别是豆科、茄科植物的重要授粉者。]授粉替代人工激素蘸花是一项较为先进的技术,与传统人工激素蘸花相比,具有省时省工、提升坐果率、降低畸形果率、降低灰霉病发生率以及提升果实品质等优点。生产上一般在番茄第1穗花开放20%后放蜂。每箱蜂授粉范围不高于800m2,访花率80%以上即为正常,若访花率偏低则需及时采取其它方式授粉或补充1箱蜂。
4.1熊蜂应用需严格依照生育期
目前,熊蜂均为批量生产,不免与实际生产应用存在偏差。因此,应用熊蜂应及早预定,及时进棚,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4.2熊蜂应用需配置防虫网
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熊蜂的同时需配套应用防虫网。但不需要覆盖目数很高的防虫网(一般20~40目),仅需起到防止熊蜂飞出棚外的作用即可。
4.3蜂箱入棚后需静置
蜂箱需放置在离地面40-50cm高处,蜂箱上方应放置遮挡物,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生产上一般采用遮阳网作为遮挡物。将蜂箱放好后,需静置1h以上,待熊蜂蜂群稳定后再打开蜂箱门,避免熊蜂因受到惊吓后蜇人。
4.4施用药剂需将蜂巢迁出棚外
熊蜂最适宜在春季日光温室作物上应用,但进入4月以后,进入了病害易发和高发期。必要时需采取药剂防控。施用药剂对熊蜂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施药前,应在熊蜂归巢后将蜂巢移出棚室外,选择阴凉处存放。在施药后尽量隔天再将蜂巢放回棚室。
5产后处理植株残体
5.1高温堆沤处理
此种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将蔬菜残体集中覆膜高温堆沤处理,杀灭残体所携带的所有病虫,减少病虫来源。将植株残体清除棚室后,不必晾晒,集中到土坑内,土坑深需在50cm以上,越深则对提升温度有利。将植株残体堆好压实,然后整体覆盖塑料薄膜,最好是废旧的大棚膜(相对厚一些),棚膜四周用土压实,形成密闭空间。如果植株残体在堆沤前已经失水,可在覆膜前洒水增加湿度。
5.2利用无害处理装置处理
应用移动臭氧农业垃圾无害处理装置,将园区内的病虫残体和拉秧的植株残体通过臭氧就地消毒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待生育期结束后,将植株残体集中,晾到干湿度适宜,可采用移动臭氧农业垃圾无害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需注意植株残体的量不要过大,放入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导致机器卡住,影响效果。同时,要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不要戴手套,应穿着紧袖口的衣服,手只能放到传送带上,不能再向里伸,以免发生危险。
本文摘自龙源期刊网:《中国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