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金证券,陈屹、杨翼荥、王明辉)

一、疫情常态化,整体[整体在哲学上与“部分”相对,组成辩证法的一对范畴。]增长放缓背景下,需求[需求(demand) 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将呈现一定分化

1.1、中短期疫情将常态化,疫情扰动的边际影响在逐步[逐步,是指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也指,随着步履。]减弱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

海外疫情常态化未来预期仍将持续,而疫情的边际扰动有明显削弱。累积 了两年对于新冠疫情的认知,多数国家基本形成了相对[相对,哲学名词,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成体系的应对措施, 虽然新增确诊数在不同国家、不同阶段出现反复态势,但经过新冠疫苗推 广、新冠药物治疗,抗疫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已经大幅降低,疫情反复带 来的边际影响也在减弱。

需求有进一步提升[提升,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空间,但开始趋向稳定。伴随海内外经济不断恢复,经 过 2021 年快速反弹、后期恢复,疫情对海内外影响开始趋于稳定,经济 开始逐步回归常规化的发展状态。海外制造业的 PMI 先期出现快速恢复, 非制造业快速提升后,制造业开始有逐步回稳态势,疫情对于增长动能的 压制仍有体现。在经历过短期经济“报复”式复苏后,疫情的影响进入后期恢 复阶段,服务业等非制造业仍有恢复提升空间,但整体将趋向稳定,空间 相对有限。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1

发展中国家疫情反复对于经济的冲击仍然存在,但整体处于持续复苏过程。 在全球供应转移过程中,亚洲凭借较强成本优势成为承接产业链[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供应的核 心地区,但毕竟整体经济实力和社会基础不同,相比于发达国家,亚洲多 数国家在疫情反复过程中仍然受到较大影响,PMI 指数下行,工业生产指 数在低基数的基础上同增长低或下行。而由于中国前期整体管控良好,承 接了较多“短期转移订单”,在经过 2021 年的整体调整后,预期将会有部分 订单逐步回流。

从今年来看,我国上半年仍然受益于海外疫情导致的局部供应不足,承接 了部分领域的订单转移,进入下半年,疫情的边际影响仍然存在,但整体 的出**货值有所回归。

中高端制造领域,供应链安全将是长期关注问题,不亚于成本优势的考量, 我国是长期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从全球产业链布局来看,伴随产业 转移逐步深化,中国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相对更完善的产业基础可以在 逐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承接更多中高端的产品[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制造订单。

相比于 10 年前,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已经开始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结构性 变化,在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的制造环节已经开始具有更持续的发展能力, 且在疫情后,整体行业[ 行业(industry) 是指一组提供同类相互密切替代商品的公司。]的恢复速度有更为明显的提升。而同时相比于中低 端的代加工行业,中高端制造领域的发展更多依赖于产业链供给[供给: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数量。]以及技术 积淀,在具有更高的供应链安全的基础上,我国承接中高端制造的行业趋 势仍将持续。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2

海外疫情加速在中高端材料[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领域形成国产化替代。在中高端材料领域,日 韩整体供应链占据了较好的产品市场,然而日韩地区的疫情反复,国内[国内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ó nèi,意思是在特定的国家的内部。]企 业供应链切入下游客户和初步放量获得了良好的机会,下游客户在前期中 美贸易基础上开放了认证资格和合作可能,而疫情加速了产业的初步放量, 为国内拥有技术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空间,加速了产品认证周期和产 量释放。

海外刚性制造产业链需求仍然持续,对接消费需求边际变化逐步趋缓。在 海外疫情反复后,更多对标下游刚性制造领域的化学原料制品、医药制造 等领域需求呈现明显提升,对稳定性的要求使得我国借助产业链优势在全 球产业链供应中占据良好的份额,相比之下更多地对接下游消费需求的市 场,在由于海外疫情波动形成的出口短期提升后,整体的出**货值在逐 步回落,在未来疫情常态化发展下,出口需求仍将更多对国内偏向刚需制 造的化工原料领域形成拉动,消费需求的恢复仍需时间,预难以在边际上 形成更大的变化。

海外需求恢复最大的边际变化已经逐步过去,出口需求逐步开始趋于平稳。 我国的整体出口在 2021 年海外疫情的波动过程中有较大的提升,但整体 的边际影响逐步减弱,同时海外的需求情况在经历了爆发式恢复后,开始 回归正常水平,叠加海外仍然不时出现变异病株以及疫情的反复,预期未 来一年的出口对于国内需求的拉动的将逐步趋于平稳。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3

1.2、整体增速放缓,需求将呈现分化,“新”方向将成为关键动力

经历疫情扰动后,GDP 的增长以及贡献结构大体回归正常状态。我国 GDP 在过去一年内增速经历大幅下落、迅速回升的两大阶段后,增速基本 回归正常水平,同时投资、消费、进出口的结构性贡献也基本回归正常水 平。

今年投资对需求拉动相对有限,预期基建或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提升的重 点领域。制造业的投资相对较好,基建等领域的投资相对较弱,在 2020 年低基数的基础上,截止至 10 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约 为 6.1%,而其中制造业投资、基建、房地产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 比约为 14%、1%、7%,考虑到国家对于房地产的整体指引,预期未来对 经济拉动的空间相对有限,未来对经济拉动的投资领域仍需要关注制造业 及基建领域。

需求结构仍在持续调整,传统领域的需求动能减弱,需求将会呈现出结构 性改变。2018 年以来,固定资产的细分投资领域再次呈现出改建同比高于 均值的状况,结构性升级投资占比呈现提升,考虑到我国整体对于双碳政 策以及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来看,未来“新基建”、传统行业的结构性升级的 投资有望进一步提升,而传统领域的投资动能有逐步减弱的态势,投资对 于需求的拉动也将初步呈现出分化状态,“大水漫灌”的时代已经逐步过去。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4

疫情的边际最大影响基本已经过去,但对消费的抑制依然小幅存在,预计 短期内消费需求带来进一步改善的空间相对有限。排除前期由于 2020 年 上半年疫情带来低基数的影响,2021 年下半年来,我国社零消费的当月同 比数据快速回落至正常区间水平,且 2021 年 10 月当月环比约为 5%,虽 然国内疫情管控相对良好,疫情也主要以小幅扰动为主,但国内的整体消 费水平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对于拉动需求上行的边际空间相当有限。

传统“吃、穿、住、行、用”是影响上游化工产品原料供给需求的主要领域。 吃穿住行用是带动上游传统化工产品需求的五大核心领域,然而在整体投 资消费需求相对有限的背景下,需求刚性或者逆周期变化的领域产品需求 支撑或将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在供给变动相对较小的领域将维持相对良 好的运行状态。

农业发展增速相对平稳,需求相对刚性,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在人口 增速放缓甚至是负增长的状态下,农业领域跟随周期的波动关联度明显下 降,在近 20 年的时间内,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为主)的整体增速相对 平稳,需求相对刚性,在整体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上游农 化类化工产品需求整体呈现相对平稳态势,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5

纺织服装领域带动国内下游需求力度相对有限,疫情带来的阶段性需求提 升贡献逐步减弱。在国内消费整体需求相对较弱的状态下,“衣”领域带来 的终端需求支撑或将有所减弱,同时终端产品的出口累计同比快速回落, 对于出口海外需求支撑相对有限。

伴随着需求的支撑力度减弱,边际贡献减少,化纤类的产品价格冲高开始 有所回落,细分领域的主流产品包括涤纶长丝、短纤、锦纶、粘胶、氨纶 等价格也开始有所减弱。

受到房屋竣工面积提升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我国家电的销售在 2020-2021 年上半年呈现出同比大幅提升的状态,但进入今年下半年家电的销售量开 始同比回归,家电的需求支撑边际变化也在逐步减弱。

刚性需求领域逐步进入稳态市场,寻求“变”的因素才能带来行业新活力, 而归结来看,供给端再整合和需求端替换将成为“变”的核心因素。整体来 看,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前期人均 GDP 的快速提升,我国经济整体呈现高速 发展,但当传统的刚性需求逐步进入稳态市场后,需求的升级和供给端的 整合是带动行业进入新格局的核心变量。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6

传统需求端升级:传统的领域中,出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或者革命式变 化将带动上游原有的供应格局改变,新的产品需求将带动相应的上游 产业链进入快速的替换阶段,而由于前期已经有相对良好的市场空间, 带动相关替换产品在短时间内形成大空间的需求量,从而进入快速成 长期,如新能源车等。

供给端的再整合:需求端形成明显变化后,供给端的厂家变化亦将形 成产品利润的再次调整,进行供给端的国产化替代或者供给端的产能[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 出清,在国内市场中形成行业供需的再平衡,从而为传统领域提供新 的动能,如“两高”行业、国产化材料领域、生物合成领域。

二、政策带动传统行业变革,“新”领域成供应链的重要驱动力

2.1、探索此轮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行的驱动力

国内化工产品价格在大趋势上基本联动全球工业类产品价格上行。近两年 来,国内化工产品价格走势大方向上基本跟随全球化工产品价格变化,自 2020 年 4 月开始,国内化工产品价格就基本呈现出上行态势,上行区间一 直延续至 2021 年 10 月,受此轮疫情影响,供需呈现明显的放量错配,叠 加细分环节供给、运输匹配难度提升,化工产品价格呈现明显上行态势。

第一阶段:国内外产品价格上行,海外供给受到影响更大,价格上行 更为显著。2020 年国内率先受到疫情影响,供给大幅下行,作为全球 第一大化工供给和销售市场,上游原料的供给极大程度上形成全球扩 散效应,而叠加海外疫情爆发,美国大规模增加美债规模,大幅向市 场释放流动性,带动产品价格明显上行,而伴随国内供给端的快速修 复,供给能力明显高于海外,促使内部的供需紧张水平低于海外,叠 加流动性的影响,全球产品价格上行速度显著高于中国化工产品涨价 速度。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7

第二阶段:国内外供需错位恢复,海外仍然呈现明显的供需错配,海 运等原因进一步放大影响。2021 年 3 月以来,包括欧美等海外国家需 求开始快速复苏,消费需求明显提升,但供给由于不同地区的疫情扰 动仍然受到制约,因而在海外呈现比较明显的供需错配,在此之前国 内由于疫情管控较好,需求已经经历过快速回升阶段,因而国内的供 需相对平稳,价格基本保持相对平稳,海外却由于需求驱动和生产结 构性失衡再次进入第二阶段的价格上行。

第三阶段:国内政策再次带动供给减弱,**价格上行进入新阶段。 今年我国开始进行双碳专项治理,对于“双高”产品生产进行管制,而进 入三季度,国内多个省份都未能实现阶段性的能耗管控目标,因而三 季度相继出现多省份的供给端管制,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有明显下行, 国内整体供给下滑,叠加煤炭新产能未能有效满足下游需求,能源产 品价格大幅提升,带动化工产品价格再次冲高。

通过**对供给端煤炭生产的调整,煤炭开采量有所提升,10 月煤炭产量 环比有明显提升,带动煤炭价格指数开始回调,国家出台非一刀切的能耗 管控治理指示后,我国受到上游能源价格以及供给管制带来的异常价格影 响在逐步减弱,带动整体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基本回落到政策驱动前水平。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8

化学原料及制品的营收累计增速已经开始有缓慢下行趋势,产品价格已经 有拐头向下的态势,且 10 月的库存同比仍在大幅提升。此前我们分析,国 内需求的快速提升期已经过去,未来一段时间需求的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后期或需要经历被动累库或主动去库阶段,预期整体价格相对承压。

综合过去两年化工产品价格走势的阶段性分析,整体行业高景气的核心动 力无外乎两种:需求的快速释放或者供给端的管制形成的供需错配。

在基础产业链供给相对成熟的状态下,供给端的变动更多地将由政策 进行驱动,无论是环保、安全治理、能源结构治理,本质更多是供给 侧产能出清,带动产品呈现结构性优化格局,为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 机。

而在新一阶段内,国内传统需求增速放缓大背景下,传统“衣食住行用” 的数量需求或将逐步趋稳或小幅提升,因而内部的结构性变化将是驱 动上游产业链的关键,因而终端应用“升级换代”将成为未来化工行业材 料端新的核心驱动,“量增”的逻辑将逐步转换为“替换”逻辑。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9

2.2、“双碳”政策带来的“冲突”将是长期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碳中和的顶层政策先后出台,有望进一步落实细分领域的政策要求。 2021 年 10 月份两大重要碳中和顶层文件出台,政策将逐步开启细分行业 的落地,也就意味着前期“摸石头”的阶段逐步开始正规化,相关的政策要求 伴随终期考核将成为各地**极为重视的一环。

依托煤资源优势,我国长期形成了以煤为源头的能化供应格局。受到资源 禀赋差异的影响,我国长期以煤作为主要能源,同时凭借低煤价优势大量 布局了煤化工产品,形成了能耗的双线布局。

碳中和政策更多是供能端和用能端的结构性调整。碳中和主要针对的是温 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但在政策落实的前期,更多的是能源的利用问题。前 段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供应的过程是最大规模的碳排放环节,因而碳中和 政策的影响也将更多地转化为供能端和用能端的结构性调整。在我国,电 煤的消费占煤炭整体消费的 55%,是主要的供给能源,而在我国的发电结 构中,火电占据了 7 成以上的市场,短时间内想要大比例调整供能端和用 能端的结构,需要前期的行政要求和市场变革相结合,在细分赛道会出现 结构性缩减和大幅度扩张的差异。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10

同时伴随着我国的双碳政策的逐步平稳落地,我国将由最初的能源管控向 后期的碳排放管控进行过度,由最初的“大开大合”的治理,逐步进一步 精细区分,给与优秀的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效的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我们将碳中和最终对于行业大方向的影响总结为两大冲突:①供能端:短 时间的源头变更导致能源供给阶段性不足带动的能源价格变动和新势力承 接过程中建设的迫切需求;②需求端:传统用能结构的调整(用能效率的 提升),在整体压缩碳排放的状态下,传统耗能领域为成长性行业提供碳排 放空间,因而传统产品供给管控同下游常规化的需求形成供需冲突。

供能端:传统能源供应投资减弱,新能源的配备难以满足高峰阶段需求。 今年的煤炭价格实现了大幅上行,自 2016 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新的资 本投入已经放缓,而今年整体用电量大幅提升带动前段能源价格大幅增长, 进一步带动相关化工行业系列产品的价格持续性提升。短时间的供给不足 将带来阶段性的供需失衡,影响部分产品生产开工的同时,还将抬升传统 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

新能源供应需求将带动上游产业链需求的快速释放,为解决阶段性供给失 衡问题,将进一步触发储能市场的配套需求。根据十四五的电力规划,预 计到 2025 年,全球非化石能源装机量将达到 13.5 亿千瓦,占比达到 49.1%,较 2020 年提升约 3.9 个百分点,而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占比将达 到 34.5%。非化石能源的供应占比大幅提升,明显将带动光伏、风电、水 电等新能源领域供应需求的快速提升,因而对应到上游材料端的需求也将 呈现明显提升,但由于供给受到技术和扩产的限制,带动产品供需的大幅 好转,比如 EVA 等。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11

而同时新能源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都有一定的短周期性,光伏(昼夜问 题)、水电(枯汛期)等,同时下游用能也将随着季节、气候以及极端天气、 生产需求等进行调整,因而在进行能源供应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还将大幅 驱动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比如抽水储能、化学储能以及氢能等,因而也 将对应上游比如储能电池、氢能材料端的产业链获得持续发展。

需求端:用能结构性改变和传统高耗能领域管制将是带动行业变化的核心 因素。在应用端,一方面长期的高耗能行业也将进入更为有序的发展阶段, 落后的产能开始出清,新建产能要严格管制,在满足刚性需求的基础上获 得整体最小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用能来源的改变将促使前期 大量依靠化石能源的应用场景逐步向依靠清洁能源或者电能进行转化,或 者前期以化石资源为原料的产品逐步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进行原材料替换, 最为典型的是新能源车领域、生产从燃煤向燃气、耗电方向进行转换,以及生物合成领域,通过下游应用能源的方式转换,从而逐步加大下游用能 端和新能源供能方式的衔接,在下游“吃穿住行用”经过快速成长,进入大规 模需求的平稳状态下,新能源的替换需求将在初期就面临巨大的潜在发展 空间,因而在短期内完成发展目标将带动行业进入大赛道、高成长的阶段, 最为典型的即为新能源车及电池领域。

合成生物逐步进入工业化布局阶段。在实体产业上,合成生物学目前的应 用主要包括工业化学品、医疗保健、食品和饮料、农业、消费品以及化妆 品和皮肤护理等,合成生物已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也已经开始有企业 逐步进行资本扩张和中小平台搭建,逐步在细分品类领域开始布局工业化 布局阶段。大多数合成生物学公司创立时间不长,规模相对较小,但经过 不断的累计,开始在细分领域形成工业化供应,开启技术的逐步落地。根 据 CB Insights 测算,合成生物学的市场空间增速正逐步加快,预计 2019- 2024 年 CAGR 将达到 28.8%,其中,预计 2024 年工业化学品市场空间将 超过 350 亿元。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12

双碳政策逐步落地,生物合成领域进入发展快车道。伴随碳中和政策逐步 由能源管控向碳排放管控过度,将进一步推动合成生物领域获得进一步发 展。根据测算,每单位重量生物基聚酰胺 56 的全球变暖潜力(温室气体的 温室效应对应于相同效应的二**碳的质量)比相同重量的尼龙 66 减少 50%,比尼龙 6 减少 56%。在环保、碳排放等方面合成生物工艺优于传统 化学合成工艺,在未来发展方面具有长期可持续性,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有 望推动生物合成领域加速发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新”领域空间大发展快,带动上游材料供应端步入高成长赛道

“双碳”目标引领能源转型,“新”的供给方兴未艾。2020 年 12 月,我国宣 布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能源转 型向清洁低碳方向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趋势。在“新”的能源供给 方面,以光伏、风电、水电、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供给方兴未艾,根 据 BP 统计,截至 2020 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 57%, 同比小幅下降;太阳能、风能、水电、天然气占**别为 1.6%、2.8%、 8.1%、8.2%,2016 年以来的复合增速分别为 40%、17%、3%、12%,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光伏:政策与技术加持下,装机量将持续高增长。2020 年,我国光伏新增 和累计装机容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新增装机规模达 48.2GW,同比增长 60%。2021 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光伏装机 25.6GW,其中第三季度装机 12.6GW,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13

CPIA 预测,到 2025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乐观预计将达到 330GW,保守 预计将达到 270GW,我国光伏装机量乐观预计将达到 110GW,5 年平均 增长 18%,保守预计将达到 90GW,5 年平均增长 13%。

风电:逐渐步入平价时代,海上风电发展可期。2020 年,我国新增风电装 机容量 72.4GW,其中陆上风电 69.3GW,海上风电 3.1GW,均位居世界 第一。当前,我国陆上风电已形成成熟的技术和服务市场,2021 年正式进 入平价上网时代,今年上半年国内风电整机市场招标总量达 31.5GW,同 比增长 167.5%,全部为陆上风电招标。

相较于陆风,我国具有风能资源丰富和可就近消纳等优势,近几年在国家 政策的扶持下装机量高速增长,2021 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装机量高 达 3.82GW,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尽管 2021 年以后海风项目将不再获得中 央财政补贴,但国内厂商在风机大型化等方面的降本努力使得未来海风具 备平价上网的条件。

天然气:“双碳”目标下有望继续维持较快增长。天然气的碳排放强度远低 于煤炭,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能源需求的情况下, 天然气在能源转型中将起到桥梁作用。按照我国“十三五”对能源发展的规划, 到 2030 年,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力争提高到 15%左右, 我们认为天然气在取暖、交通、工业燃料、发电等领域对煤炭具有广阔的 替代空间,根据对需求测算,到 2025 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有望达到 4482 亿立方米,五年增长 1202 亿立方米,其中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 气分别增长 430、475、253 亿立方米。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14

我国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国,政策支持下,未来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确定 性高。在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步入高速发展期,产量从 2014 年 的 34 万辆增长至 2020 年的 255 万辆,复合增速达 40%,我国新能源汽 车产业也在相关政策的推进下实现了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占比从 2014 年的 23%提升至 2020 年的 54%,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产销市场。 根据政策文件的指导目标,预计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会提 升至 20%左右。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产业链上游的电池领域核心原料 将会持续受益。

储能需求大幅提升,电化学储能极具增长潜力。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设备 把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时再释放出来的过程,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对助 力能源结构转型至关重要。目前全球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仍然占据绝 对优势,近几年电化学储能规模增速较高,2020 年累计装机规模为 14.2GW,同比增长 50%,占储能市场总装机规模的 7.5%。考虑到全球的 技术开发和发展重心都集中在电化学领域,其中我国、美国和欧洲在储能 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政策目标日益清晰,国内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将推动上游核心原料步入发展 新阶段。今年 7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 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到达 3000 万千瓦以上, 此外全国多省份能源局陆续发布了风电和光伏强制配储的政策,大多要求 新建风光发电项目在 10%-20%区间。随着储能领域量化发展目标的诞生和 细化,国内储能市场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储能电池作为产业链上价值量 最高的部分,相关核心原料需求量将实现同步高增。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新领域成重要驱动,中高端材料国产替代加速15

5G 通信产业相关政策陆续发布,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预计长 期景气。2020 年是 5G 进入商用应用领域的元年,考虑到 5G 应用涉及到 的场景极为广泛并且能够为各个行业进行较好的赋能,我国也从政策端开 始对行业进行大力支持。今年 7 月十部门印发了关于 5G 应用的计划通知, 对未来 3 年的基站建设、专网数量和用户普及率均设定了目标值,并且又 在今年 11 月颁布的信息通信行业规划中规划了 5G 在基础建设和应用领域 等方面未来 5 年的目标值,政策接二连三落地的背后彰显了我国对大力发 展 5G 产业的决心,行业有望迎来大发展,产业链上游的相关原材料需求 也将得到有力支撑。

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5G 行业上游相关的高端材料领域有望持续受益。传 输方面考虑到 5G 高频高速的特点,采用具备突出高频介电性能、尺寸稳 定性和耐热性的 LCP 材料替换天线传输线已经成为趋势,依托 5G 基站的 持续建设和应用丰富,LCP 薄膜材料需求预计持续增长,国内部分突破了 技术壁垒的企业能够快速抢占全球市场。终端方面考虑到 5G 时代来临将 带来更多新型的显示应用,OCA 光学胶作为重要触摸屏的原材料同样有望 迎来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