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症状表现与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黄瓜(学名:Cucumis sativus L.)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枯萎病[枯萎病( blight )亦称疫病。]症状表现与综合防治措施

枯萎病是黄瓜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类疾病,黄瓜一旦患上枯萎病,会造成大面积枯死,使黄瓜产量大大下降,最终会影响菜农的经济收入。通过调查与分析,黄瓜田间枯萎病的发病概率为10%~30%,通过分析,大棚中的黄瓜枯萎病较为严重,极易导致整个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都枯死,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加强对黄瓜枯萎病的综合性防治十分重要。

黄瓜枯萎病症状表现与综合防治措施

黄瓜枯萎病症状表现与综合防治措施1

1 黄瓜枯萎病的基本概述

1.1 症状表现

枯萎病在黄瓜的苗期到结果期都有可能发病,在开花结果期间的发病率最高,患上该病害的黄瓜起初呈现部分叶片下垂、萎蔫[萎蔫,汉语词汇,指的是植物失水,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紧张所表现的症状。]的情况[吉山花瑶],表面看似缺水,但是叶片等到早晚就会恢复,到后续萎蔫叶片的数量不断增加,最终遍及整个植株,进而引起植株枯萎的现象。患病[患病的明显变化表现在:精神意识感觉的异常、呼吸异常、饮食消化代谢功能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跳血压异常、性行为能力异常,六大系统的变化。]的植株在基部位置会稍微收缩,对病茎纵切时,能发现茎的维管束变褐色。若外部环境湿度参数高,患病植株的表面会呈现粉红色或白色的霉状物,进而根部会逐步腐烂,用手轻轻一拔即可拔下来。等到幼苗发病时,子叶会呈现下垂与萎蔫的状态,茎基部位会变为褐色,且呈现立枯的形态,最终猝倒。

1.2 病原

黄瓜枯萎病的病原为灰葡萄孢,是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尖镰孢菌黄瓜专化型真菌所致。黄瓜一旦患上枯萎病,病茎会被100%感染,镰刀菌会以导管为渠道从病茎位置向果梗位置进行[进行,词语。]蔓延,直到果实。从果梗到果实后,伴随着果实的逐步腐烂而最终蔓延到种子上,使种子携带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若将此类带菌性的种子播种,在黄瓜的苗期就会感染病菌,最终引发黄瓜枯萎病问题。病菌还可以以厚垣孢子、菌丝体等形式依附在病残体之上,在未经腐熟的带菌有机肥或土壤中过冬,会成为第2年的感染源。一般情况下,病菌存活的时间较长,通常为5a左右。

2 黄瓜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选择抗病性[抗病性是病理学用语,指树木与病原物在长期进化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表现出各种抵御有害病原物的特征和能力。]黄瓜品种

为降低黄瓜患枯萎病发生的概率,应选择抗病性强、抵抗力强、高产的黄瓜品种。通过观察发现,中农7号、中农8号、山农1号、早丰2号、露地3号等都是常见的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与气候变化等选择合适的黄瓜品种。

2.2 做好种子消毒

在播种黄瓜前,应及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60℃左右的水来对种子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min。此外,也可使用50%的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根据种子的质量来确定用药量,标准为用药量是种子质量0.1%。

2.3 做好土壤消毒

在培育黄瓜秧苗时,应选择50%多菌灵与土壤按照1:100的比例配置成药土,然后将药土施入到床土之中,然后将黄瓜苗进行栽植。在黄瓜生长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患病植株,应将患病植株连根拔起,将其远离种植基地进行掩埋,还要在患病植株的周边灌注20%的石灰乳,以达到对土壤消毒的效果,以实现对菌源的合理化[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当某一个追求的目标不能实现时,会找某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使自己心理上得到安慰,有时也会找出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行为和不愿承认的事实。]控制。

2.4 栽培管理

为保证黄瓜的健康成长,应准备好无菌的新土来进行育苗处理。及时将以往的土方育苗转变为塑料套分苗或营养钵育苗形式,以便实现对壮苗的合理化培育。在对秧苗进行定植时,不可对根部产生伤害,这样可大大加快缓苗的时间,有利于增强抗病性。平整土地时,可撒施经过腐熟的农家肥(羊粪)85000kg/hm2作为底肥,以达到理想的防病效果。

2.5 药剂防治

在黄瓜枯萎病发病的初期,可喷施蒜头浸液,即将蒜头捣烂后,使用20倍清水进行浸泡,浸泡半小时后获取过滤液。还要准备10%的多抗霉素1000倍液、瑞锌合剂1400倍液与50%的多菌灵500倍液。准备好药剂后,应每隔1周喷施1次,总共喷施3次。此外,还可在清早露水未干之时,在栽培基地撒上草木灰与石灰混合粉,二者按照1:4的比例进行混合施用。在黄瓜开花、结果期间,可使用90%晶体敌百虫500g与500g的50%多菌灵兑水55kg进行灌根处理,保证每棵植株灌入量为200mL,10d左右灌入1次,持续操作2次,能实现对枯萎病病情的有效控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