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是茄果类蔬菜重要的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危害[危险灾害。]不断加重,主要为害茄子[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灌木,古称酪酥、昆仑瓜,以幼嫩果实供食用,原产东南亚,公元4~5世纪传入中国。]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和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造成烂果。该病通常在温度适宜、湿度[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较大、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极易发生,因而冬春季若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大棚茄子灰霉病容易爆发,且一旦发生很难控制,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小编提醒各位农友在春季一定要做好灰霉病的预防。
灰白色霉菌层
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
灰霉病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在茄子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能为害叶片、茎和果实。灰霉病在茄子苗期发生危害,茄子茎秆发生缢缩,顶芽水渍状变色,严重时可导致幼苗死亡;成株期多从叶尖叶缘处发生危害,向叶内扩展,形成典型的“V”型病斑。
叶片染病
果实受到危害时,多从花瓣与果实连接处开始发病,或从花托处侵入,初为水渍状,最后褐腐,温度较高时长出灰色霉状物。茄子灰霉病症状识别见下表:
注:由下至上发病,不受叶脉限制,无晕圈。
发生特点
1、病菌繁殖速度快,孢子数量惊人灰霉病病菌的繁殖速率非常高。
2、灰霉病喜湿冷气候,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8-22℃,病菌生长在5℃以下及 30℃以上受到抑制。
3、高湿环境以及作物表面的水分是作物病害流行发展的重要因子,湿度直接影响灰葡萄孢在茄子体内的萌发、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与扩展,相对湿度小于80%时孢子不能萌发。
4、病菌易从伤口侵入:灰霉病病菌喜欢侵染的部位是花、幼果和转色成熟期的果实。病菌的侵染需经一个腐生的阶段,因而创伤及衰弱、坏死的安排往往是灰霉病菌的立足点。
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
1、控好温湿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代测量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
控制温湿度也是防治灰霉病的重要手段。通常上午保持棚室内较高的温度以抑制灰霉病菌的侵染,下午掀棚通风并延长通风时间以降低湿度,夜间注意保温,防止茄子叶片表面结露,以创造不利于灰霉病菌侵染的条件。
茎部染病
茄子需要浇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以滴灌系统为宜,在茄子发病的高危期施药,尽量采用烟剂熏蒸或喷粉法的方法以降低湿度。
2、多施用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及时摘除枯黄叶、病叶、病花和病果,带出棚室做集中处理。
4、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以预防为主,具体使用方法:①播种前,按种子重量的0.3%的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晾干后播种。②起苗、移栽前,使用3%恶霉灵[恶霉灵,是新一代新型农药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土壤消毒剂。]浇淋茄子幼苗,带药下田;并在移栽后用恶霉灵灌根。③茄子开花后,用45%百菌清或15%腐霉利[腐霉利( procymidone),是新型杀菌剂,属于低毒性杀菌剂。]烟剂熏蒸,每隔7天施用1次,使用情况视田间发病情况而定。④用2,4-D保花、保果时,加入50%的腐霉利粉剂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可有效防止灰霉病的产生。⑤发病时,及早用药防治在发现田间有零星的病斑时,施药适宜时间为下午4点至5点。
对于病害的防治,重点是提高茄子的抗病能力,尤其是棚室茄子,可种植抗病品种少,重茬多,更应注重水肥管理和病害提前预防,做到用药少,以提高产量和保障品质安全。
#谷丰计划# 云众地服务宗旨:帮助农民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