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是继吡虫啉之后开发的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杀虫剂(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与第一代相比,水溶性更好,活性更高,持效期更长,毒性更低,成为替代吡虫啉的新一代杀虫剂。但是噻虫嗪也有个弱点,就是速效性差,为了克服这个弱点,常常将噻虫嗪与其它药剂进行混配,杀虫效果更好。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噻虫嗪的优秀配方。
配方介绍
这个配方就是噻虫·高氯氟,该配方是由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菊酯是灭蚊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能够有效杀死蚊蝇的农药,有天然菊酯及化学合成菊酯。]复配而成的。配方中的噻虫嗪具有杀虫谱广,活性高,持效期长,毒性低等优点,但速效性差,见效慢;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是去除了氯氟氰菊酯中一对无生物活性的对映体后得到的产品,其杀虫活性比氯氟氰菊酯高2倍以上,是菊酯类杀虫剂活性最高的低毒杀虫剂,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害虫范围显著扩大,其使用量大为降低,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菊酯类杀虫剂。
主要特点
噻虫·高氯氟不仅具有很好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还具有很好的内吸性,有效解决了噻虫嗪速效性差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缺点。具有杀虫范围广,死虫速度快,活性高,用量少,持效期长,毒性低等特点,广泛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多种作物。
防治范围
噻虫·高氯氟可高效防治蚜虫、蓟马、飞虱、粉虱、木虱、苍蝇、叶蝉、茶尺蠖、棉铃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造桥虫、白粉虱、烟青虫[烟青虫俗名青虫,又名烟草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等10多种地上害虫,还可用于灌根,防治蒜蛆、韭蛆、根蛆等**害虫。
使用方法
(1)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在低龄幼(若)虫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微囊(Microcapsule),也称智能微囊(Intelligent Microcapsule,IM),系指固态或液态药物被高分子材料包封形成的微小囊状粒子。]悬浮-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5-9毫升/亩,兑水30-50升,进行叶面[叶面指植物叶的表面,叶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是植物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的有效渠道之一,因其暴露在大气中,构成特定的微生物生境,为各种附生性微生物提供了聚集场所。]均匀喷雾,安全间隔期[间隔期 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采收)、使用、消耗作物前的时期,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7天。
(2)防治辣椒、番茄、黄瓜等作物上的白粉虱、烟粉虱,在低龄若虫高峰期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10毫升/亩,兑水45-60升进行叶面喷雾,安全间隔期5天。
(3)防治甘蓝蚜虫和菜青虫,在低龄幼(若)虫高峰期叶面喷雾施用,每亩兑水45-60升。一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安全间隔期7天。
(4)防治苹果、柑橘、桃树、樱桃等果树上的蚜虫,在若蚜高峰期,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3000-5000倍液,进行叶面均匀喷雾,一季最多使用次数2次,安全间隔期21天。
(5)防治烟青虫、造桥虫、棉铃虫等害虫,在低龄若虫或幼虫期,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0-15毫升/亩,兑水30-50升,进行叶面均匀喷雾,叶面喷雾使用,安全间隔期14天。
(6)防治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烟草等作物上的蚜虫,在蚜虫发生始盛期,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5-10毫升/亩,兑水30-50升,进行叶面均匀喷雾,安全间隔期21天。
(7)防治大蒜蒜蛆,可在蒜蛆发生初期,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300-500毫升/亩,稀释2000倍后,随水冲施。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