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蔓枯病[又称“黑腐病”,主要露地雨季发生,茎、叶、瓜及卷须等地上部受害,不危害根部。]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喜温暖、高湿的条件,若通风不及时、光照不足、空气湿度过高时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重。
7月24日来自云南红河的农管家用户魏超发来图片向农管家的专家咨询:“黄瓜茎蔓开裂流脓,叶子萎蔫是什么病??”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答的。
农管家专家解答:
王刚(山东省潍坊市——擅长栽培技术)
蔓枯病,用苯咪甲环唑,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辛菌胺[本品是一种烷基多胺类杀菌剂,含增效成份有机硅及**类杀菌因子,是新一代高科技、环保型、高效广谱、低毒杀菌剂。],咪鲜胺锰盐,苯甲丙环唑[丙环唑原药,中文通用名称: 丙环唑,英文通用名称: propiconazole,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等药加氨基酸叶面肥[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叶面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交替使用喷雾[喷雾就是人工造雾。]或者涂抹防治。
卢芃源(河南省郑州市——擅长作物黄瓜、番茄、萝卜)
考虑蔓枯病,防治方法:可用戊唑醇[戊唑醇,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氢霜唑,己睉醇,氟硅睉,氟环睉,苯醚甲环唑,肟菌酯戊唑醇,露娜森,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防治。
郭欣华(山东省 聊城市——擅长辣椒、茄子、大蒜等作物)
注意蔓枯病,用苯咪甲环唑,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辛菌胺,咪鲜胺锰盐,苯甲丙环唑等药加氨基酸叶面肥交替使用喷雾或者涂抹防治。
吕兰华(山东省聊城市——擅长作物黄瓜、茄子、辣椒)
蔓枯病危害,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4000—6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氟嘧菌酯乳油2000—4000倍液等喷施防治。
农管家知识小课堂——黄瓜蔓枯病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蔓,也为害叶片和果实等部位。
茎蔓。茎蔓发病时,靠近节部呈现油渍状病斑,椭圆形或梭形,白色,稍凹陷,有时溢出琥珀色树脂样胶状物。干燥时病部干缩纵裂,表面散生大量小黑点。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易折断,引起病斑以上局部叶片发黄坏死,病株维管束正常不变色,根部正常。
叶片。叶片被害时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直径10—35mm,少数更大;有的自叶缘向内发展呈“V”字形或半圆形,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病叶自下而上枯黄,不脱落,严重时只剩顶部1—2片叶。
果实。果实多在幼瓜期花器感染,果肉淡褐色软化,呈心腐症。蔓枯病多从茎蔓的表皮向内部扩展,但维管束不变色,这与枯萎病不同,病害仅造成局部烂蔓。
发病规律
气候因素。平均气温18~25℃,相对湿度高于85%时易发病。田间高温多雨发病重。
栽培因素。保护地适温高湿,通风不良利于发病。连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病原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棚架上越冬。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和水孔或伤口侵入。
农业防治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保护地栽培要以降低湿度为中心,实行垄作,进行全膜覆盖,膜下暗灌,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减少棚室内湿度和滴水,黄瓜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露地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雨季加强防涝,降低土壤含水量,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
参考防治药剂
47% 烯酰·百菌清 悬浮剂[防沉淀剂一般指悬浮剂。](微毒) 使用100-120毫升/亩 喷雾
36% 霜脲·百菌清 悬浮剂(低毒) 使用63-80毫升/亩 喷雾
70% 锰锌·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50克/亩 喷雾
81% 甲霜·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120克/亩 喷雾
70% 代锰·戊唑醇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喷雾
35% 氟菌·戊唑醇 悬浮剂(低毒) 使用25-30毫升/亩 喷雾
42.8% 氟菌·肟菌酯 悬浮剂(低毒) 使用15-25毫升/亩 喷雾
30% 苯甲·嘧菌酯 悬浮剂(低毒) 使用30-50毫升/亩 喷雾
60% 唑醚·代森联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60-100克/亩 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