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危害[危险灾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是叶的主体部分,通常为一很薄的扁平体,有利于光穿透叶的组织以及最大面积的吸收光、二**碳进行光合作用。]和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而在叶柄、花、梗少有发生。
叶片受害:初期[初期,读音chū qī,汉语词语,早期;开始时期。]在叶背出现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片叶布满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后期变为红褐色病斑,叶缘萎缩,病叶枯黄。
叶柄受害:覆有一层白粉。
花蕾受害:不能开放或开花不正常。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表面覆盖白粉。果实后期受害:果里有一层白粉,着色缓慢,果实失去光泽,硬化,严重时为一个白粉球,完全不能食用。
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棚室栽培前可采用硫磺熏烟消毒。
②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进行防治:氟菌唑;醚菌酯,或醚菌酯•啶酰菌胺。
草莓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匍匐茎[铺草坪的结缕草以及人们通常栽培的草莓、红薯。]、叶柄、叶片、果实。
叶片受害:初产生黑色纺锤形稍凹陷溃疡斑。
匍匐茎和叶柄受害:行成环形圈病斑,扩展后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病部》是日本著名漫画家心恩的最新作品,即使是初中生,也是有烦恼的!没关系,快来专门打开心结、解除烦恼的“病部”聊聊吧!国内版权由易动漫独家代理。]可见肉红色黏状孢子堆;发生严重时,全株枯死。根茎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
浆果受害:为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软腐状,后期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持续高温天气灌“**水”,并遮阳降温;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
草莓褐斑病
草莓褐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上产生紫红色小斑点,后扩大为中间灰褐色或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紫红色或棕红色,病健交界明显了。
叶尖部分病斑常呈“V”字型扩展,有时呈“U”型病斑,组织枯死;严重时,病斑多互相愈合,叶片变褐枯死;后期病斑有不规则[不规则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意思。]轮状排列的褐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苯醚甲•丙环;异菌脲,或嘧菌酯。
草莓轮斑病
草莓轮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上产生褐紫色的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大小不等的斑,病斑中间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紫褐色,病健分界处明显,斑上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密生小黑点。
在叶尖部分的病斑常呈“V”字型扩展,造成叶片组织枯死;发病严重时,病斑常常相互联合,致使全叶片变褐枯死。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叶枯病
草莓叶枯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有时也为害叶柄、果梗和花萼。叶片受害:产生无光泽紫褐色浸润状小斑,扩大受叶脉限制成不规则深紫色病斑,有时有黄晕,外缘呈放射状,常与旁边的病斑融合。
数日后病斑中部革质,呈茶褐带灰色,枯干;严重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色,甚至枯死;有时在病部枯死部分长出褐色小粒点。叶柄和果梗受害: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病部组织变脆易折断。
防治方法:
①选种较抗病品种;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或多菌灵。
草莓黑斑病
草莓黑斑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侵害叶、叶柄、茎和浆果。
叶片发病:产生黑色不定形略呈轮纹状病斑,病斑**灰褐色,有蜘蛛网状霉层,有黄晕。
叶柄及匍匐茎发病:常为褐色小凹斑,当病斑围绕一周时,病部缢缩,叶柄或茎部折断。
浆果发病:贴地果染病较多,为黑色病斑,上有灰黑色烟灰状霉层,病斑仅在皮层不深入果肉。
防治方法:
①选种较抗病品种;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多抗霉素;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灰霉病
草莓灰霉病危害特征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花器、果实、也为害果柄、叶片。
花器发病:花萼上有针眼大水渍状的小斑点,后扩展成较大病斑,使幼果湿软腐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灰褐色霉状物。
果实发病:果顶呈水渍状病斑,后变成灰褐色斑,潮湿时湿软腐化,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干腐状,最终造成果实坠落。果柄发病:先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一层灰色霉层。
叶片受害:初期叶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扩大后病斑呈不规则形,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层,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种较抗病品种;水旱轮作,或与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合理密植,控制氮肥,花果期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啶酰菌胺;唑醚•氟酰胺,或戊唑醇。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
初侵染呈不规则病斑
湿度大时有菌脓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果柄、花萼、茎等部位。
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
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时呈深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
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叶柄、匍匐茎、花也可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适时定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管理,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土温。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防治:春雷•王铜;中生菌素,或三氯异氰尿酸。
草莓疫病
草莓疫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植株各部分均可被害。
叶片受害:出现大块不规则形的水浸状褐斑,背面生白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果实受害:幼果及未成熟的果实上病部褐色,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呈皮革状,并不软腐,具恶心味,生白霉状病菌,但内部维管束变色,果肉发苦;成熟的病果最终发软而呈粥状,有些则变为僵果。果柄、
枝蔓受害:变褐色,也生白霉状子实体。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采用地膜覆盖可大大减少发病。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或吡唑嘧菊酯•代森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