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是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的邻居大卫,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另一个7岁。一天,大卫正在教他7岁的儿子凯利如何使用割草机割草。当教到怎样在草坪尽头将割草机掉头时,他的妻子简突然喊他,询问一些事情。当大卫转过身回答简的问题时,凯利却把割草机推到了草坪边的花圃上–结果割草机所过之处,花尸遍地,原本美丽的花圃留下了一条2尺宽的小径。
大卫转过身,面对眼前的情景,怒不可遏。要知道,这个花圃花费了大卫多少时间和精力才侍弄成今天这个令邻居们无比羡慕的样子呀!他提高嗓门准备训斥凯利,这时简快步地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大卫,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小孩,而不是在养花!”
简的一番话提醒了我: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清楚孩子和花究竟孰重孰轻。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要比被打破或损坏的任何东西都要重要得多啊!那些曾经被孩子们的棒球砸坏的窗户、不小心碰倒的台灯以及在厨房里掉在缉顶光雇叱概癸谁含京地上摔碎的碟子都是已经毁坏了的东西。正如花圃里被割掉的花再也不能复原了,我们就不要再去打破一个小孩子稚嫩纯净的心灵,使他们原来充满活力的感觉变得迟钝,乃至麻木。
2.为什么小孩养花好处多
孩子在养花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些东西吧!况且现在城市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住在水泥“森林”里,对土地、动植物的感情十分疏远。而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第一,学会有关植物的知识学会有关植物的知识
一颗黑黑的种子埋进土里,隔些日子,绿油油的苗儿就钻了出来,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儿!孩子对这一情景充满了好奇,趁着这样的机会,向孩子介绍了花种的播种常识、花的各个部位,而孩子所进行的探索活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经历。
孩子喜欢用小手指去动一下那含羞的小叶子,从叶子的张合中感受植物的神秘;在仙人球的一动不动中了解到植物间的不同;同时也在等待月季花的盛开……生命的奥妙在孩子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孩子的观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进。
第二,培养了责任心
照料花苗需要有责任心,如果哪天忘了浇水,花苗就会变蔫。所以,提醒孩子一定要每天按时浇水。孩子的兴致变化比较大,有时高兴了,连续呆在盆边看很久,有时玩别的东西起兴了,就忘了花苗。每当孩子忘了浇水的时候,把花苗的“惨状”指给孩子看,他当然会心疼一番,以后记得更牢。
这样,让孩子知道有一个弱小的生命需要自己去爱护,深切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将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亲自照顾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第三,明白努力和坚持的道理
花儿的长高让孩子感到奇妙。它每长出一片叶子,孩子都会兴奋地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花花又长了一片叶子”。等到花儿长出了花苞,开花的时候,他更是沉浸在巨大的成功的喜悦之中。开花是对孩子几个月来辛勤劳动的肯定,是大自然给孩子的最佳奖赏。
孩子从中可以得知,完成一件事需要耐心的等待和学习;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要按照它的生长规律去培育。当你做到了这些,成功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第四,懂得感恩
孩子在照顾花朵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爱护一个生命所付出的精力。所以,他也对父母的辛苦有了比以前更深的了解,如果对他说“妈妈现在很累了”,他会表现出体贴,不再继续缠着你。感恩教育在这里得到了深入。
孩子学会爱不在于得到多少物质,而在于他与事物之间建立起怎么样的联系,一盆小小的花,也可以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3.养个孩子真那么不容易吗
亲子故事 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感叹:“养个孩子真不容易!” 把一个孩子从小养到大家长花尽了心思,孩子还不听话,经常小动作不断:恶作剧、淘气、爱哭、告状、虐待小动物等,状况多得数不清,怎么教都不管用,令家长烦恼不已。
其实,如果家长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从孩子的心理出发,真正理解了孩子,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养个孩子”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沟通技巧 1. 淘气是孩子的“事业” 孩子的小小脑袋中奇思妙想层出不穷,常常搞得家里天翻地覆,张青文就是这样一名小男孩。
那天,张青文在客厅里和妈妈一起吃水果。妈妈有事进了一趟卧室,出来的时候就发现沙发上有一块大大的印记——儿子又淘什么气了?妈妈仔细观察儿子,发现儿子把果盘里的橘子剥开,把汁整个挤在了沙发上。
这孩子,净给妈妈找事!妈妈伸手就是一巴掌,儿子委屈地哭了起来。 只要在家里,张青文就静不下来,到处乱跑乱跳,乱翻东西。
刚刚看上了客厅里的垃圾筐,非要把筐里的东西鼓捣出来。于是,妈妈给儿子端来水果,打开电视,让儿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水果,好不容易转移了儿子对垃圾筐的注意力,儿子却捣出了这么一个大乱子。
妈妈清理完沙发上果汁的痕迹后,又发现张青文正拿着一袋奶,往鱼缸里倒呢!“干嘛呢!”妈妈大喊,儿子说:“给红灯笼喂点奶!” 金鱼怎么会喝奶呢?这孩子,整个一孙猴子嘛!每天都得上演一场“大闹天宫”的戏码! 遇到这样能折腾的孩子,大多家长都会苦恼不已。他们认为,孩子给家长添了麻烦,破坏了家里的生活秩序,就是犯错误。
殊不知,孩子并不是父母眼里的附属物,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更有被家长尊重的权利。 当孩子淘气的时候,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破坏了家里的物品,就简单化地打骂孩子,要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这么淘气。
小孩子的好奇是天生的,会爬、会跑、会跳的时候,不断地去触摸、改变他眼中的事物,由于孩子的肌肉不发达,不懂得自己不具备拿起或者扭动一件物品的力量,把东西弄坏了是不可避免的。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玩过的东西,他就不怎么感兴趣了。
所以孩子淘过气,搞明白了,他就不会有第二次了。 如果家长不让孩子弄,他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他可能就会另寻时机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带来更大的麻烦。
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孩子被父母吓唬住了,从此缩手缩脚,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受到抑制,大脑没有得到充足的知识养料,做起事情来很可能就会缺乏自信。 2. 如何面对告状的孩子 有的孩子受一点委屈,就会向家长告小朋友的状。
在大人眼里,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是孩子没事找事,让大人很厌烦。 从成长学上来说,告状是孩子心理不够成熟的表现。
孩子受了委屈,不知道怎么处理,向自己最可信赖的大人倾诉后,就能宣泄掉紧张的情绪。所以当孩子告状的时候,家长不妨耐心地听孩子的诉说,给以适当的回应,孩子说完也就没事了。
另外,小孩子告状有可能是他小小的嫉妒心在作怪,家长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甲和丙是好朋友,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
但是甲和乙突然好了起来,不和丙玩了。于是,丙便编造了一个故事,像甲告状说,乙曾经说过甲学习很差劲,不是好学生。
以至于甲和乙打起架来。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
让孩子明白,与人为善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才能快乐地生活在朋友中间。 3. 关注坏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 有的孩子,生气的时候就虐待小动物。
比如,把小动物的腿脚捆上,给小动物的脖子上拴上重重的物品,更有甚者,拎起小动物就摔到了地上。这时,我们不要简单化地认为孩子没有爱心。
研究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孩子虐待小动物是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缓解紧张情绪,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 我们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解决孩子情绪变化的问题。
比如,新买的衣服被小伙伴取笑了,考试没考好,学不会最喜欢的一首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