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蚜[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属半翅目Hemiptera(原为同翅目Homoptera;但同翅目现已移至半翅目内),蚜科Aphididae。]为什么这么难治?
最近阅读了孙瑞红等人撰写的“中国桃蚜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及抗药性[抗药性又称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发展”等文章,结合自己防治桃蚜的体会,对桃蚜防治有了进一步认识。桃蚜国内外广泛分布,杂食性强,为害果树、蔬菜、烟草、花卉等植物。桃蚜世代周期短、繁殖快,为害植物幼嫩组织和花果。飞行能力较强,可以在多种植物间转移危害,造成植物叶片卷曲,植株萎蔫,影响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桃蚜在北方1年发生10多代,在南方发生20-30代,造成直接减产。
一、防治桃蚜的药剂
桃蚜防治历史悠久,由于一些杀虫剂[杀虫剂(Pesticide. Insecticide ),主要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城市卫生害虫的药品.使用历史长远、用量大、品种多。]毒性高或对人类和环境有害,导致被禁止或限制使用[使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ǐyòng,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的服务。]。同时,一些杀虫剂抗药性水平提高,控害效果大幅度下降,不能起到控害作用,也停止使用或更换为其他杀虫剂品种,有机氯类杀虫剂由于残留及致癌等问题被禁止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氧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由于高毒被禁止使用;涕灭威、灭多威、硫丹、氟虫腈等因高毒或对环境生物不良影响被禁限使用。一些杀虫剂由于害虫抗药性水平提高,控害效果大幅度下降,不能起到控害作用。因此,防治桃蚜的化学杀虫剂在不同时代的发生变化。基本发展规律是从最初的有效转向高效,从高毒转向低毒,从触杀转向内吸,即向着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化方向发展。
进入本世纪,防治桃蚜普遍使用具有内吸和胃毒作用的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啶虫脒、噻虫嗪[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噻虫胺[噻虫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分子式是C6H8ClN5O2S。]等。近10年,具有代表性药剂是磺酰亚胺季酮酸类的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螺虫[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过度养殖和超强的繁殖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台湾至今已遍布多省市。]乙酯等。
桃蚜防治关键要点
1.用药选择
在药剂使用方面,要采取交替使用,以免增强抗药性。可使用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螺虫乙酯、环氧虫啶、吡蚜酮等新型杀虫剂防治。也可以在长期交替使用新杀虫剂的基础上,交替使用新烟碱类的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等。
2.用药时间
(1)花芽萌动期。该时期越冬卵刚孵化,露红期桃蚜卵孵化完毕,幼若虫抗药性差,此期用药对桃蚜防治高效;
(2)谢花末期。该时期正值新叶伸展,叶片吸收能力强,蚜虫取食于叶片表面,尚未形成卷叶,枝叶量少,比较省药;
(3)果实套袋前。为避免桃蚜刺吸幼果,造成畸形果,影响果面光洁度,套袋前要做好桃蚜防治工作。
三、桃蚜防治实例
一桃园的早熟品种,萌芽前使用石硫合剂清园,因疫情影响,花前没有用药,蚜虫情况严峻。3月28日用螺虫乙酯,3月31日蚜虫逐渐死亡,由外向内扩展,卷叶部分残余量还比较大。4月3日致死率达65%以上。4月8日使用烯啶·吡蚜酮+噻虫嗪,4月12日致死率达95%以上,效果良好。
图1 3月27日下午桃蚜危害
图2 3月31日桃蚜情况
图3 4月1日、3日桃蚜情况
图5 4月12日桃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