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辣椒[辣椒(chillies),又叫番椒、海椒、辣子、辣角、秦椒等,是一种茄科辣椒属植物。]根腐病[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的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措施

殷福芝

辣椒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辣椒根腐病为辣椒常见土传病害,多发生于辣椒定植后,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均可发生,全国各地普遍发生。发病严重时,辣椒植株[植株(学名:Angiospermae)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成长的植物体。]生长发育不良,株型矮小,最后根系腐烂,导致植株枯死,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辣椒根腐病的发生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椒农参考。

1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特别是顶部叶片出现白天调萎、早晚恢复的现象;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株型矮小,根系腐烂,最后植株枯死但叶片仍呈绿色。病株的根茎部及根部皮层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湿腐状,极易剥离露出暗色的木质部。横切茎观察,可见病株维管束变褐色,后期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

2 发病规律

辣椒根腐病病原为腐皮镰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病毒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病毒等。]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借雨水或流水传播,从伤口侵入植株,染病植株病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辣椒

根腐病在辣椒定植后始发,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高温高湿、昼暖夜凉的气候有利于发病,春季、梅雨季多雨发病严重;种植地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植株茎节受蝼蛄危害伤口多、施用未充分腐熟土杂肥,会加重病情;连作地、低洼地、黏土地、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3.1 种子处理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辣椒品种,在无病株上采种,选用无病种子,适期播种;用0.2%~0.5%碱液清洗种子,用清水浸种8~12 h后,再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种5~10 min,将种子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前,用种子重量 0.3%的退菌特或种子重量 0.1%的粉锈宁拌种,也可用 80%的 402抗菌剂乳油 2 000倍液浸种 5 h后播种。

3.2 加强田间管理[田间管理( tiánjiān guǎnlǐ)是指大田生产中,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栽培过程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辣椒根腐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的时间较长,辣椒应与大白菜、甘蓝、大蒜、大葱等作物实行1~3年轮作,以减少该病的发生;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增施磷钾肥,结合整地筑高垄,垄宽90 cm,挖好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尽量用新苗床或用无病大田土育苗,旧苗床应用甲霜恶霉灵、多菌灵[多菌灵又名棉萎灵、苯并咪唑44号。]等药剂消毒,采用营养钵育苗或基质穴盘育苗;移栽时尽量不伤根,每垄栽2行,既利于提早封垄,又利于通风采光和田间管理;定植后根据气温变化适时适量浇水,不可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可进行滴灌,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液,或顺垄撒施肥料后浇水,田间农事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辣椒根部;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辣椒壮蒂灵,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有零星植株中午萎蔫、晚上稍恢复时应及时将其拔除,带至田外烧毁,并用土拌石灰填埋病穴。

3.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倍液、50%消菌灵可溶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每隔5~7 d防治1次。

辣椒根腐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1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