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食心虫,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虫杀灭干净

食心虫[食心虫是一种昆虫,而昆虫有许多种,一般幼虫是圆筒形,蛹是长纺锤形,褐色。]是苹果、梨、桃等果树[果实可食的树木,即称果树。]上发生[发生最早出自汉 张衡《东京赋》:“既春游以发生,启诸蛰於潜户。]最普遍,危害[危险灾害。]最严重的害虫,根据危害果树种类的不同分别称为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李小食心虫、桃蛀螟等。其中危害严重的就是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又称东方蛀果蛾、桃折心虫等,简称梨小,为鳞翅目蛀果蛾科害虫。主要危害果树的新梢和果实[果实(英文名称fruit)是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一旦蛀入茎秆和果实,普通化学药剂[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就很难将其杀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控制食心虫的发生和危害呢?

防治食心虫,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虫杀灭干净

防治食心虫,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虫杀灭干净

危害特点

梨小食心虫主要危害新梢和果实,后期钻蛀果实引起落果,成虫[成虫(adult,imago)生物学概念,为幼虫、若虫的对应词。]将卵产在苹果、梨、枣树、李树等的萼洼和枣的梗洼处,初孵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器官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早期为害作物嫩梢造成折梢,当果实进入膨大期时,开始危害桃、梨、苹果、李等果树的果实。幼虫多自从果梗基部、顶部或两果中间接触处蛀入,2天后从蛀入孔流出水珠状半透明的果胶滴,不久果胶滴干缩,在蛀入孔处留下一小片白色蜡质物。随着果实的生长,蛀入孔愈合成一针尖大的小黑点[小黑点,英文名称pore,是太阳上的没有半影的孤立小黑子。],小黑点周围的果皮略凹陷;幼虫蛀果后,在皮下及果内纵横潜食,果面上显出凹陷的潜痕,明显变形。有的幼虫入果后直达果心,在果心附近蛀食。果实近成熟期时,一般果形不变,但果内的虫道中充满褐色的虫粪。幼虫老熟后,在果实面咬一直径2~3毫米的圆孔,孔外常堆积棕褐色的虫粪。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食心虫,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虫杀灭干净2

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一般每年发生3~4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树干入土处、果筐、果库、堆果场周围结灰白色长形丝质茧越冬。第二年春天,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老熟幼虫孵化为成虫,一般最早在3月下旬始见成虫,成虫发生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4月中下旬,5月初始见第一代幼虫蛀稍危害,第一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底至6初,6月初始见幼虫危害果实;第2代成虫的高峰期在6月底至7月初,幼虫继续危害树稍,蛀食果实数量增多,第3代成虫高峰期在8月初,第4代成虫高峰期在8月底,10月中旬基本结束。

防治食心虫,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可将害虫杀灭干净3

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方法

食心虫防治一定要掌握在幼虫钻入果实前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诱杀成虫:梨小食心虫成虫在交配时需要释放信息素寻找配偶,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吸引雄虫,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无法进行交配产卵,减少幼虫发生数量。是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方法。

具体使用方法:在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前,将迷向丝悬挂于果树树冠上部 1/3 处稍粗且通风较好的枝条上,一般每棵树扎1-2根,每亩悬挂60根左右。在防治区外侧边界的 3 排果树上用量要加倍。可有效诱杀大量雄蛾,防效可达80%左右。持效期可达60~90天以上。

(2)喷雾防治:对于部分幼虫,可在低龄幼虫期,用14%高氯·氯虫苯悬浮剂2000~3000倍液,对全株均匀喷雾,由于该药剂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药剂能在果树木质部内进行传输,将药剂传输到各个部位,将害虫彻底杀死,持效期长大20天以上,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危害。

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可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和危害。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农业实用技术,或有任何疑问,欢迎加入“睢阳农科服务圈”进行咨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