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褐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水稻褐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水稻褐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水稻[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的种植在经过整地,育苗,插秧,除草,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等等一系列的繁忙操作后,距离收获还远远没有结束,到了抽穗[抽穗,指禾谷类作物发育完全的幼穗从剑叶鞘内伸出的时期或状态。],成熟期[这是所有的数码兽从 ” 成长期 ” 进化成 “成熟期 ” 的阶段 , 力量比在 ” 成长期 ” 时高出很多。]对水分、养分、温度等要求更多。管理上稍不用心就容易出现很多农民朋友最担心的问题——褐变[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或长期贮存于湿热环境下,其所含的氨基化合物如蛋白质、氨基酸及醛、酮等与还原糖相遇,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褐色聚合物的现象称为褐变反应,简称褐变。]穗。

褐变穗指在水稻抽穗后不久,谷粒内颖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小穗轴坏死的情况。

水稻褐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2

那究竟是什么导致这类病害[植物体发育不良、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病毒、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田间致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源的积累

近年来,机械化收割和秸秆还田面积逐渐扩大,还田的稻秆上积累了大量病苗,再就是堤埂杂草割后就地放置,孢子发生密度较高,易于田间菌源的恶性积累。

2、感病品种连续大面积种植

连年种植同一品种,面积扩大及病菌增加,会导致品种的抗病性逐年下降,为“褐变穗”的发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寄主条件。

3、施肥不当促进病害发生

大量增施氮肥,且施肥时期偏晚,导致水稻抽穗后过于繁茂,贪青晚熟;同时钾肥、硅肥的施用量少,因而使品种的抗病力下降,易受到病菌的侵染。

4、天气因素

成熟期温度低、降雨多、日照少,病害容易发生。

我们不能任由病原菌,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1、品种选择

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做到品种多样化。提倡合理布局,培育抗病品种。同时科学浸种,播种和精选种子,培育壮秧,提高水稻抗病力,是防治褐变穗的基础。

2、肥水管理

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与产量成正比,要正确合理地增施基肥、磷、钾、硅肥,少施氮肥。为防止稻叶早枯,要浅水灌溉,增强根系发育,保持水稻活力。

3、切除传染源

受害稻草和禾本科杂草枯死叶割后尽快移出田外,防止孢子大量繁殖,堆肥应充分腐熟。

4、药剂防治

在水稻孕穗末期、齐穗期建议使用1.5%多抗霉素[抗霉素是一种药品,用作抗真菌剂、杀昆虫剂与杀螨剂。]150毫升[毫升是一个容积单位,跟立方厘米对应,容积单位的主单位是升(L)。]/亩或1.5%多抗霉素130毫升/亩 + 50%扑海因75毫升/亩,防治由鞘腐病、细菌性褐斑病、褐鞘病、紫杆病等引起的“褐变穗”。或者在水稻孕穗期[从禾谷类作物旗叶的伸长、展开直至抽穗前称为孕穗期。]、出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毫升+25%施保克60毫升/亩,兑水5升弥雾机茎叶喷雾或航喷防治“褐变穗”。

水稻褐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3

水稻病害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去管理,提前预防,减少病害的发生。合理施肥,有机无机搭配使用,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利用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菌剂改良土壤,增强水稻抗逆性,能有效抑制有害病菌的发生,减少病菌的侵入,提高产量和品质。

建议每亩施用10-15kg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加速水稻根系发育,提高化肥利用率,提高产量和品质。

水稻褐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4

水稻褐变粒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办法5

了解更多管理知识,可关注微信弄公众号【木美土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