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番茄,别名西红柿、洋柿子。]早疫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又称轮纹病,是番茄(蔬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严重时植株引起落叶、落果与断枝,严重影响产量收成。该病除了危害[危险灾害。]番茄之外,还危害茄子、甜(辣)椒、马铃薯等茄科蔬菜作物。番茄早疫病的危害,对番茄(蔬菜)产量的形成(包括产品品质)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田块减产 35%,严重田块减产 50% 以上。为此,从2007年以来,我们对该病在番茄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防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fáng zhì,译为预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技术等进行连续多年的田间[田间 (1916—1985),男,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试验、调查与总结,供生产者参考。
主要发病症状
番茄早疫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叶柄和果实,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
叶片症状
叶片染病后,初始产生暗褐色小斑,后扩大为灰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褐色,边缘深褐色,外围有黄色晕环,病部[《病部》是日本著名漫画家心恩的最新作品,即使是初中生,也是有烦恼的!没关系,快来专门打开心结、解除烦恼的“病部”聊聊吧!国内版权由易动漫独家代理。]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突起。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病菌是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 和病毒,统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pathogenic bacterium)。]的分生孢子[常指由子囊菌、担子菌或半知菌,在无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从植物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造成植株下部叶片变黄干枯脱落,仅剩上部叶片。
叶柄症状
叶柄染病后,产生椭圆形轮纹斑,呈灰褐色凹陷,病部表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易折断。
茎部症状
茎染病后,病斑一般在分枝处发生,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病斑,病部具同心轮纹,稍凹陷,病部表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断枝。
果实症状
果实染病后,病斑多在蒂部附近和裂缝处,病部呈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明显,表面有同心轮斑并长出黑色霉状物。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有时脱落。
幼苗症状
幼苗染病后,危害根茎部,形成小脚苗,严重时成立枯状,造成死苗。
病 原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为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E. et M.)Jones et Gro]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气孔伸出,单生或簇生,圆筒形,有1~7个隔膜,暗褐色,分生孢子长棍棒状,顶端有细长喙黄褐色,具纵、横隔膜,大小(120~296)μm×(12~20)μm。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很广1~45 ℃;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2~28 ℃,相对湿度95% 以上;最适发病生育期保护地[世界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土地或海洋。](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为苗期,露地为开花结果至采收期。发病潜育期为5~10 d。分生孢子在6~24 ℃ 的水膜下经1~2 h即可萌发,在28~30 ℃ 水膜中时间只需35~45 min。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遇连续阴雨、相对湿度高于85% 时有利于发病。中管棚设施栽培番茄,遇温暖高湿,如果忽视开棚通风换气时,病害极易盛发。
番茄早疫病的发病规律
番茄早疫病菌传播方式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还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带病种子播种发芽后病菌直接侵入子叶;田间病株残余组织内的病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和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经潜育后出现病斑,并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气流的传播(一般从气孔或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发病条件
上海地区番茄早疫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每年的2—6月。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连作地、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保护地关棚保温过度),通风透光差,管理粗放、大水大肥浇施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技术
对于番茄早疫病的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技术手段。
农业防治
实行茬口轮作 必需与非茄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积累。
种子消毒 选用无病种子。引进商品种子在播种之前干种子用2.5%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包衣使用剂量为种子质量的0.4%~0.5%,包衣后晾干播种;或采用55 ℃(半开水)温水浸种10 min,捞起后立即移(放)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培养无病壮苗 在选用抗(耐)病品种的基础上,苗床育苗则采用无病菌新土,注意协调好苗床保温与通风降湿的关系,适时分苗、移苗、炼苗,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能力。
田间沟套配套 上海等多雨地区栽培番茄,要采用深沟高畦种植,注意雨后清沟排渍,降低**水位和田间湿度。
加强田间栽培管理 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番茄,要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控制大水大肥浇施,早、晚尽量要适当增加开棚通风换气,遇连续低温阴雨天更应注意适当短时间开棚换气降湿,避免棚内湿度过大引发早疫病。
清洁田园 及时整枝打杈,摘去老叶、病叶,以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快病残体的腐烂分化。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 d喷药1次,连续喷药3~4次,重病田视看病情发展,必要时增加喷药次数。
常规用药防治 每667 m2田块可选用73%霜霉威水剂(霜危、普力克)150 g,配成800倍液;或用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130 g,配成7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绿色用药防治 每667 m2田块可选用20%咪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75 g,配成1 800倍液;或用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120 g。
1 0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常规用药防治与绿色用药防治相结合,交替使用,基本上能控制或减轻番茄早疫病的发生危害。要注意农药在番茄上的残留量和使用安全间隔期,在每批(次)果实采摘与销售之前10~12 d必须停止用药,以确保产品的食用品质的安全性。
本文摘自龙源期刊网《中国瓜菜》
作者:李明桃